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 16, 2020的文章

古板與取巧:我的蘿蔔糕記事

前年過年,我蒸了生平第一次蘿蔔糕,雖然料多卻無味美。但倒也不是什麼奇怪味道,味道就偏淡了點、糕體稍微軟了點,但成形倒是沒什麼問題。當時除了菜頭之外,另外加了培根、香菇、紅蔥頭、紹酒,除了培根味道較臘肉、叉燒差之外,油蔥也放少了,沒放蝦米少了海味,但是味道還不算壞,做了四條還是被吃光光。 今年過年特別有空,當然來蒸蘿蔔糕。畢竟市場買的蘿蔔糕,料少粉厚,不僅常吃不到菜頭,吃完的那股沉重感也讓人覺得負擔很大。今年蘿蔔糕總共蒸了3次,共7條。分兩種做法。第一種的料頭是菜頭、臘肉、香菇、油蔥酥、干貝、蝦米、花雕。其實味道還不錯,但多了花雕味道就沒有那麼「台」,後來發現家人並不喜歡酒的味道,才知道這蘿蔔糕始終得不到青睞的原因。 後來因為媽媽菜頭買得太多,剛好蘿蔔糕也吃完了,就再蒸些,不同的是,我材料只放了香菇、蝦米、菜頭,以及牛頭牌紅蔥醬,另外,放了點味精。結果竟然大受歡迎,兩條蘿蔔糕迅速消滅殆盡。到了第三次蒸,剛好研究所同學華姐,身為消防員的他,年夜飯得在分隊中度過,佳節容易倍思親的他來我家嚷嚷說要吃飯。 他將蘿蔔糕一片片送進嘴裡頻頻點頭嘖嘖說道:「未歹未歹」,彷彿吃到了什麼難得的珍饈。搞得我有點不好意思。 是紅蔥醬跟味精的功勞呀。 看家人跟華姐大讚這些用加工品製成的蘿蔔糕,突然覺得替第一批加了干貝的蘿蔔糕有點不值。前置作業不僅較第二第三批繁瑣許多(炸油蔥酥、干貝用米酒泡開再蒸),食材價格也高上很多呢,結果卻差強人意。反倒用了許多添加物的加工製品卻輕易地得到眾人喜愛。也許是大家的口味被養壞了,也許是我功夫不好,沒有辦法在傳統作法上將最好的成果展示出來。也於是,加了紅蔥醬的取巧方式卻意外的補足了傳統作法上味道的缺憾。 我一開始會覺得心情上不平衡,但後來反而覺得,或許是我將添加物汙名化得太厲害,一來味精的使用並沒有很多,二來天然的食材其實還是很多,把功勞都推給味精跟紅蔥醬也不公平。古板未必使力,取巧也未必拙劣,在古板跟取巧之間還有很多模糊地帶,味道的平衡在任何一種作法上都是極為重要的,而左右味道平衡的因素很多,可能是火侯,可能是調味,也可能是吊味或手法。 至少在家中,能將添加物的使用降到最低。我家已經多年沒有使用味精、雞粉、湯塊這類,只是日前幫媽媽整理廚房,不知道為什麼找到一罐味精。媽媽煮飯也是不加味精的,推論味精可能

八年一瞬

新海 誠《言葉之庭》裡面有句台詞曾讓我震驚:「二十七歲的我,絲毫不比十五歲的我聰明,只有我,一直停留在原地」。 上一篇網誌的時間是2012年,今年是2020年。時隔八年,很慶幸這個網站還在,從第一篇到到現在也超過10年。當年部落格在台灣還是非常盛行,直到臉書出現,寫手們轉移陣地,部落格才慢慢退燒。現在的我已然39歲,但我心裡面也是這麼覺得,並不比19歲的我聰明,也不比29歲的我聰明,時間不斷流逝,但我絲毫沒有進步。 在任何一方面都是。 職業從編輯,到糕點學徒,再到工作室,倒店後再成為房屋仲介,最後成為美廉社店長,不停遷徙的結果,在身上留下的東西都是那麼淺薄而無足輕重。有時候會想,或許處理自身家庭的問題才是我前半生最重要的課題,抑或是,或許命運就是要我不停碰壁,才能不斷的審視自我。 只是我還是覺得我糟透了。 但,在這些轉換的過程裡,也只有在烹飪料理的當下,我好像才能看到自己的宇宙。 讀到碩士,父母對於我想從事餐飲一直有很大的意見,畢竟在傳統的觀念裡,技術性的職業往往需要的學歷不高,對他們而言,都是低三下四的工作。即便當年我硬著頭皮開了烘焙工作室,冷嘲熱諷也沒停過。由於店面有一半是他們在使用,為了躲開他們,我也只能用夜半時分來工作,但一個不正常營業的店到最後也是肯定經營不下去。後來家裡也出現問題,我也將店收了,去當了房仲處理其他房仲處理不了的,我家的問題。 有時候當下接收到的痛苦,並不會在當下顯現。我冷冷的處理完家裡的坑,房子賣了,完成階段性任務後,再繼續搬家。在這些過程中,烘焙的機具也才真正處理掉。當桌子烤箱被搬上車運走時,感傷才開始出現。在某段時間中,我不敢做甜點,只敢煮住家飯。 流水帳再寫就太長了,總之,當傷痛在某些契機得以度過,留下來的有時是更澄明的心境。 前兩天好朋友說要來我家吃飯,這對夫妻一直非常喜歡我做的菜或甜點,從不吃生日蛋糕的他們竟因此養成吃甜點的習慣(這倒底是好事還是壞事?)所以我無論如何都必須做些甜點撫慰他們飢渴的心。當然,還是要吃飯。 簡單住家飯:上海菜飯、蠔油可樂雞翅、番茄炒蛋、鳳梨糖醋肉、蒸茄子、芋頭排骨湯、蒜炒菠菜。以蔬菜為主的一餐,吃起來負擔小一些,搞得太隆重有時也給對方壓力。 又冬季草莓大出,做些草莓甜點,沒有烤箱就有沒有烤箱的作法。奶酪是一個很不錯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