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年過年,我蒸了生平第一次蘿蔔糕,雖然料多卻無味美。但倒也不是什麼奇怪味道,味道就偏淡了點、糕體稍微軟了點,但成形倒是沒什麼問題。當時除了菜頭之外,另外加了培根、香菇、紅蔥頭、紹酒,除了培根味道較臘肉、叉燒差之外,油蔥也放少了,沒放蝦米少了海味,但是味道還不算壞,做了四條還是被吃光光。 今年過年特別有空,當然來蒸蘿蔔糕。畢竟市場買的蘿蔔糕,料少粉厚,不僅常吃不到菜頭,吃完的那股沉重感也讓人覺得負擔很大。今年蘿蔔糕總共蒸了3次,共7條。分兩種做法。第一種的料頭是菜頭、臘肉、香菇、油蔥酥、干貝、蝦米、花雕。其實味道還不錯,但多了花雕味道就沒有那麼「台」,後來發現家人並不喜歡酒的味道,才知道這蘿蔔糕始終得不到青睞的原因。 後來因為媽媽菜頭買得太多,剛好蘿蔔糕也吃完了,就再蒸些,不同的是,我材料只放了香菇、蝦米、菜頭,以及牛頭牌紅蔥醬,另外,放了點味精。結果竟然大受歡迎,兩條蘿蔔糕迅速消滅殆盡。到了第三次蒸,剛好研究所同學華姐,身為消防員的他,年夜飯得在分隊中度過,佳節容易倍思親的他來我家嚷嚷說要吃飯。 他將蘿蔔糕一片片送進嘴裡頻頻點頭嘖嘖說道:「未歹未歹」,彷彿吃到了什麼難得的珍饈。搞得我有點不好意思。 是紅蔥醬跟味精的功勞呀。 看家人跟華姐大讚這些用加工品製成的蘿蔔糕,突然覺得替第一批加了干貝的蘿蔔糕有點不值。前置作業不僅較第二第三批繁瑣許多(炸油蔥酥、干貝用米酒泡開再蒸),食材價格也高上很多呢,結果卻差強人意。反倒用了許多添加物的加工製品卻輕易地得到眾人喜愛。也許是大家的口味被養壞了,也許是我功夫不好,沒有辦法在傳統作法上將最好的成果展示出來。也於是,加了紅蔥醬的取巧方式卻意外的補足了傳統作法上味道的缺憾。 我一開始會覺得心情上不平衡,但後來反而覺得,或許是我將添加物汙名化得太厲害,一來味精的使用並沒有很多,二來天然的食材其實還是很多,把功勞都推給味精跟紅蔥醬也不公平。古板未必使力,取巧也未必拙劣,在古板跟取巧之間還有很多模糊地帶,味道的平衡在任何一種作法上都是極為重要的,而左右味道平衡的因素很多,可能是火侯,可能是調味,也可能是吊味或手法。 至少在家中,能將添加物的使用降到最低。我家已經多年沒有使用味精、雞粉、湯塊這類,只是日前幫媽媽整理廚房,不知道為什麼找到一罐味精。媽媽煮飯也是不加味精的,推論味精可能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