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八年一瞬

新海 誠《言葉之庭》裡面有句台詞曾讓我震驚:「二十七歲的我,絲毫不比十五歲的我聰明,只有我,一直停留在原地」。

上一篇網誌的時間是2012年,今年是2020年。時隔八年,很慶幸這個網站還在,從第一篇到到現在也超過10年。當年部落格在台灣還是非常盛行,直到臉書出現,寫手們轉移陣地,部落格才慢慢退燒。現在的我已然39歲,但我心裡面也是這麼覺得,並不比19歲的我聰明,也不比29歲的我聰明,時間不斷流逝,但我絲毫沒有進步。

在任何一方面都是。

職業從編輯,到糕點學徒,再到工作室,倒店後再成為房屋仲介,最後成為美廉社店長,不停遷徙的結果,在身上留下的東西都是那麼淺薄而無足輕重。有時候會想,或許處理自身家庭的問題才是我前半生最重要的課題,抑或是,或許命運就是要我不停碰壁,才能不斷的審視自我。

只是我還是覺得我糟透了。

但,在這些轉換的過程裡,也只有在烹飪料理的當下,我好像才能看到自己的宇宙。

讀到碩士,父母對於我想從事餐飲一直有很大的意見,畢竟在傳統的觀念裡,技術性的職業往往需要的學歷不高,對他們而言,都是低三下四的工作。即便當年我硬著頭皮開了烘焙工作室,冷嘲熱諷也沒停過。由於店面有一半是他們在使用,為了躲開他們,我也只能用夜半時分來工作,但一個不正常營業的店到最後也是肯定經營不下去。後來家裡也出現問題,我也將店收了,去當了房仲處理其他房仲處理不了的,我家的問題。

有時候當下接收到的痛苦,並不會在當下顯現。我冷冷的處理完家裡的坑,房子賣了,完成階段性任務後,再繼續搬家。在這些過程中,烘焙的機具也才真正處理掉。當桌子烤箱被搬上車運走時,感傷才開始出現。在某段時間中,我不敢做甜點,只敢煮住家飯。

流水帳再寫就太長了,總之,當傷痛在某些契機得以度過,留下來的有時是更澄明的心境。

前兩天好朋友說要來我家吃飯,這對夫妻一直非常喜歡我做的菜或甜點,從不吃生日蛋糕的他們竟因此養成吃甜點的習慣(這倒底是好事還是壞事?)所以我無論如何都必須做些甜點撫慰他們飢渴的心。當然,還是要吃飯。
簡單住家飯:上海菜飯、蠔油可樂雞翅、番茄炒蛋、鳳梨糖醋肉、蒸茄子、芋頭排骨湯、蒜炒菠菜。以蔬菜為主的一餐,吃起來負擔小一些,搞得太隆重有時也給對方壓力。

又冬季草莓大出,做些草莓甜點,沒有烤箱就有沒有烤箱的作法。奶酪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,用透明水杯更能綻放晶瑩剔透的精緻感,韓國的「銀娃娃」動物性鮮奶油的油脂含量較低,顏色潔白,味道近似鮮奶。做奶酪如果要質地更加綿密,鮮奶油比例要稍微高點。鮮奶與鮮奶油1:1會顯得較為堅實(其實是細微的差異) 。0.8:1.2的比例可能會好一點。

淋醬的部分我就比較隨意了,草莓、君度橙酒、草莓酒、檸檬汁、糖隨意放,打成泥試試味道即可,要更亮可以加點鏡面果膠一起打,但是我不想。

因為沒有烤箱,所以我去麵包店買傳統的三角蛋糕回來鋪底,用保鮮盒做一個簡單的慕斯蛋糕,外型頗為簡陋。底層是買來的戚風,中間是新鮮草莓與卡士達慕斯,上頭是打得7分發的銀娃娃。如果用安佳的動物性鮮奶油是沒有辦法這麼潔白的,因為安佳油脂成分較高,用於鋪頂吃起來會非常膩口。最後再塞些草莓、磨點檸檬皮。

朋友說外頭叫「草莓寶盒」,價格不斐。由於我在外頭幾乎很難買糕點,所以也完全不知道現在流行什麼,只是記得這種搭配是很基本的款項,沒想到這也可以被炒作(呃)。用保鮮盒做出來的形狀很家庭,但是對於離開甜點業的我而言,這種不專業的陽春手作感,可能讓我更安心。希望今天這頓沒讓他們太失望,從創業到收攤到轉行,他們一直支持著我,真是非常感心。今天我可以再提筆了,表示我也真正揮別過去的陰霾了。

用《言葉之庭》的一句話來結尾:「回望當初,那時我一定也一直在訓練自己邁步,如果有一天,能夠走得更穩更遠了,就去見她吧」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屬於我們的小秘密

 請客吃飯是一件極其快樂的事,但同時也能讓人累得筋疲力盡。毛澤東曾說:「革命不是請客吃飯」,將請客視為家庭廚房之間微不足道的小事。或許在爐灶間割烹炒炸的確比不上革命的雄壯霸氣,但要將眾位親友伺候得服服貼貼、賓主盡歡,前後所準備的事項之繁複也不容小覷。不僅要顧及食物的品質、合宜度以及風味,更要讓大家感受到飲食的歡樂以及情感的交流。 我請過幾次吃飯了,但要流暢地、從容地將準備的菜餚一一上桌還是覺得很困難。最常見到的情況還是我拿著木匙慌亂地在廚房間打轉,一邊吆喝著來吃飯的親友幫忙,一邊慌張地鬼叫。等到上菜速度被我拉慢之後,再來安慰自己說:「這樣可以聊久一點......。」 以往請客,我總是能夠使喚我的親友們,但這次不同了,這幾個顯然是來當大爺的,唯一願意幫忙的也不諳烹飪,只有端盤子的份(但很感謝他幫忙洗碗)。於是我不僅化身為忙到顛狂的瘋子,也同時是一個苦情的小媳婦......。 這次宴請的是我的秘密朋友,我們有共同的秘密,因此說起話來更能敞開心房。這次宴請,因為口味的關係,多為奶蛋類的,重複性頗高,也因此吃完有體重驟升的暈眩之感。 這篇文章已經累格3個多月了,彼時尚未鬧雞瘟,因此吃溏心蛋吃得很高興,還吃布丁跟蛋糕(遮臉)。  海鮮巧達湯。因為自己很喜歡喝,所以常常煮。這次因為偷懶,所以把蝦肉直接丟入湯裡煮,而沒有另外燙熟,導致蝦肉過老,然後我就被罵被嫌了......。  經典義式番茄布切塔。也是常做的,這次因為有個好人幫我遠從台南帶了窩在家的棍子麵包,因此我說什麼也要吃這個。麵包好,這種小前菜的滋味就特別豐富,滿口清爽馨香,讓人胃口大開。照片也是那個好人拍的,拍出來的效果就是不一樣,以後都請他來拍好了(羞)。 馬鈴薯派。非常好吃的一道,將蒸熟搗碎的馬鈴薯混何鮮奶油、雞蛋、炒過的洋蔥及培根、帕馬森起司,烤熟後再加以焗烤。不僅香氣逼人,味道也香得非常邪惡,明知道這道熱量極高,卻還是忍不住一口接一口。一邊吃還會一邊想著該怎麼把這些馬鈴薯泥都獨佔,真的是非常邪惡的食物。 溏心蛋。林文月給這美麗的蛋料理取了美麗的名字:水晶滷蛋。我這次的蛋煮得較生,僅蛋白熟,蛋黃幾乎全生,所以非常柔軟滑嫩,比嬰兒的臉龐更細緻,但因此蛋殼非常難剝。好不容易把這些小傢伙的衣服都脫光,放到裝滿放涼的滷汁的塑膠袋...

海角新年

過去幾個春節,我家和我們的親家都會共同出遊,第一次是去小墾丁的渡假村,第二次是去墾丁,第三次,也就是今年,還是去墾丁。而在非春節期間,兩家尚有去年夏季到宜蘭遊玩。 這麼多次共同出遊,最明顯感受到的,是兩家之間的相處越來越為融洽。一開始,雖然彼此都很客氣,但總是能感受到兩家之間在情感上的角力,像是言語之間總是會讓人感受到「我對你家的女兒(兒子)很好唷」或是「我們家的女兒(兒子)對你家的兒子(女兒)可是很包容唷」這類的,有點令人難堪卻又不便反駁的尷尬。但過了幾年,在我二姐和姐夫的努力,在大家越來越熟悉的情況下,這種情感上的角力也慢慢淡化了,取而代之的是「你們兩個(指我姐和我姐夫)怎麼都不怎樣怎樣」這類的話,兩家的態度顯然慢慢將自己的女婿(媳婦),真正當成自己的兒女了。雖然我想我姐和姐夫會對這類的言語感受到一些壓力,但是實際上,旁人對他們的關其實慢慢的從「監視與命令」鬆綁至「建議與妥協」了。 看到兩家有這樣的轉變,心中很開心,而且我和姐夫的弟妹也慢慢的比較有話聊了,雖然彼此的言語還很生澀,但是起碼打破了僵局,相信彼此之間的友誼也會慢慢展開。 今年住在名叫「船帆石600」(下圖一,中間白色那棟)的民宿裡,顧名思義,這間民宿正好面對著船帆石,而且位於600號。好天氣加上還不錯的景點,再加上舒適的民宿,這三天兩夜的行程,的確讓人精神放鬆了許多。 這間民宿共有三間房,兩間兩張大床的四人房,一間雙人房。四人房有獨自的衛浴設備,但二樓的四人房浴室和廁所是分開的,三樓的四人房浴室和廁所是合在一起的,但二樓的雙人房的衛浴在一樓,比較麻煩一點。我們共有10人,所以正好將整棟租下來。 這間民宿的價格不算高昂,室內的設施與服務都也還不錯,而且通風好、光線充足,實在沒什麼好挑剔的。而且屋主在前後院都有種植一些植物,看起來特別清爽。 上面幾張照片都是門口的模樣,雖然不大,但還是能感受到屋主的用心。當夜晚來臨時,路旁高聳的的路燈還是會提供適合的燈光,並不會讓人感受到黑暗,或是海洋的陰森。這時候在門前的桌椅小酌,就著海浪的潮聲,也是很舒適的。而下面的照片,則是三樓的後陽台,雖然只是小小的空間,但下午時分,這裡的陽光沒有前院猛烈,坐在這裡聊聊天,喝喝茶也是不錯的享受。 我覺得我好像在幫這間民宿打廣告哈!其實,因為我們大家都很喜歡這間民宿,日後若還來墾丁,相信也...

書櫃裡的大廚們

我小的時候,就喜歡去廚房,看著我娘洗菜切煮,那時總對於娘親可以快速地將食材切片、切絲、滾刀、剁末驚嘆不已,也很喜歡看巷口的攤子上擺著一大鍋米粉湯冒泡冒煙,油豆腐與豬肝連被擱在鍋緣的景象。那種食材與烹飪技藝的交織,像是魔術表演,也像砌磚疊牆,在可理解與不可理解之間展現美味。 不知道是對於技藝的癡迷或是對食材的好奇,從小就對烹飪很有興趣,狂熱程度儘管不及當年的小叮噹與聖鬥士星矢,也無法像小時後閱讀的《苦女淚影》、《苦女凱歌》裡頭的張莉莉,或是像寫出《南方絳雪》、《雲吞城市》、《紅燜廚娘》、《饕餮書》的蔡珠兒一樣,五、六歲就踏著板凳炒菜,但至少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可以煎出一個漂亮半生的荷包蛋,或是煮一碗加了青菜加了蛋的泡麵。因為喜歡進廚房,也見證到我外婆的「炒米仔」、「蘿蔔糕」、「咖哩飯」的做法;「炒米仔」是一種將生米與砂糖炒成脆硬香甜的傳統點心,可保存良久,儘管堅硬如石,但米香與糖香使這點心非常好吃;而蘿蔔糕與咖哩飯的做法與目前做法大同小異,只是蘿蔔糕的蘿蔔含量高,蘿蔔味重,咖哩一定要用「印度咖哩」與大量洋蔥......。我們並未紀錄外婆的食譜,殊為可惜,上頭三項點心菜餚的做法我也只是依稀記得。想到現在煮咖哩,不怕麻煩地自己調咖哩粉配方、炒焦糖洋蔥、炒麵粉......,卻從未試著作過外婆的做法,或許未來應該試著做做看,或許我娘會喜歡。 總之,在經過了掛著黃鼻涕玩紅綠燈的幼稚年代之後,我上了國中、上了高中、進了大學,中途開發了多項興趣,遂荒廢廚藝,淪為返家只知靠妖的飯來張口之徒。大學畢業以後,隻身至台中讀書,因東海夜市吃食粗糙,乏善可陳,食之不僅煩膩,也令人憤怒,是以購入卡式爐,嘗試用拙劣的廚藝堵住愛靠妖的肚腹,遂重拾烹飪的興趣。 之後因緣際會地以當代台灣的飲食散文作為研究主軸,滿書的菜餚食物,越讀越餓,於是我煮,用力煮,用飽脹的胃袋提振研究的精神。在這段時間,除了購買文本、理論書籍之外,也開始買食譜。賃租的小房子沒有設備,老實說,一般的菜色都很難煮,遑論食譜上那些精緻美麗的西點西餐。當時買食譜,不知道是因為貪圖美麗的食物照片,還是出現買了食譜廚藝就會進步的自我催眠,但也從這個時候開始,才漸漸明白食譜如何閱讀,如何透過揣摩判別這食譜的味道大致如何。於是便越來越喜歡蒐集那些大廚精湛的手藝,食譜也越來越多了。幸虧經過多年的中文系訓練,買書越來越懂得節制,不再恣意亂買。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