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又見義大利麵

平常我最常吃的義大利麵是白酒蛤蠣麵以及蕃茄臘腸麵,常吃白酒蛤蠣麵是因為買蛤蠣有送九層塔,常吃蕃茄臘腸麵是因為冰箱有永遠都吃不盡的臘腸(我目前只消耗掉一包,另一包因非常厭惡臘腸而暫不願開封)。

台中離海港不遠,不知是否因為如此,海鮮比台北便宜許多,只是我買海鮮也常不脫蛤蠣與帶殼鮮蝦兩種,原因在於我的冰箱。我的冰箱很小,是房東給的,幾乎沒有冷凍功能,因此買肉類海鮮蔬果都必須快速消耗掉。

為了應付這種困境,蔬果我通常都買較為耐放的,除非有把握一兩天內吃完,否則我幾乎不會去碰易爛的蔬菜,所以冰箱裡的蔬菜永遠都是胡蘿蔔、大黃瓜、高麗菜、大白菜、菜頭,水果經常是蘋果或火龍果,有時會滿容易爛或容易乾癟的蔬果,像番茄、茄子、蘆筍、青椒、奇異果,因為有把握吃完,所以也會買,只是量很少。

鮮魚我幾乎沒買過,主要是他們容易腐臭,最好是現買現煮不要冰,才能吃到魚鮮味,況且買魚家裡還要有工具,因為攤販鱗常沒刮乾淨,自己還得再處理一次。我很懶,不想買工具也不想一次一吃條魚(或很多條小魚),索性都不要吃。因為冰箱沒冷凍,所以我買的海鮮都是肉少的帶殼蝦與大蛤蠣(也沒多大啦,大概是4~5公分寬吧),蝦一次買半斤,蛤蠣一次買一斤,都是一次吃完。肉類也是如此,都買少少的,要用再去買,不會儲糧。

回到義大利麵,因為蛤蠣一次用一斤,所以我的白酒蛤蠣麵是不加鹽的,只用蛤蠣本身的鹽份來調味。白酒蛤蠣麵煮法很簡單,相信看倌都會,但我體諒我那廚藝有待加強的姐姐,所以還是寫一下材料與做法,材料是:

1.大蛤蠣一斤

2.義大利麵2人份(我自己煮會用1~1.5人份,不然吃不完)

3.九層塔適量(當然如果您有羅勒那最好)

4.白酒少許(不要太好的)

5.煮麵用的鹽

6.蒜頭少許

7.橄欖油



作法:

1.蛤蠣加鹽泡水吐沙。

2.燒水煮麵,水要多;待水滾(一定要滾喔)丟下鹽,把麵丟進去。

3.一般的圓直麵約煮6~7分鐘即可撈出,此時麵有點硬,但因為還要回鍋,所以不怕他硬。

(註:因為我只有一口爐,所以都是分段進行,先煮麵再煮料。有兩口爐則可以同時進行,時間要配合好就是,而且麵一定要瀝乾。)

4.熱鍋,加入橄欖油,將拍碎的蒜頭投入。

5.爆出蒜香後,將吐好沙的蛤仔們趕入鍋中,翻翻攪攪一下下。

6.倒入少許白酒(不要多喔),蓋上鍋蓋蒸煮蛤仔們。

7.大約蒸煮一兩分鐘左右,看見蛤蠣們門戶大開(小開也無妨啦),立刻撈起,並且去殼取肉置碗中。

8.此時鍋中會剩非常多湯汁,如果直接拿這湯汁來拌麵會太稀太淡,所以要收個汁。
9.收到覺得可以拿來拌麵而不湯湯水水時,把煮好的麵投入,攪拌攪拌,讓麵吸一下。覺得差不多時先投入蛤肉,再丟進洗淨瀝乾的九層塔,翻兩翻即可食。

很簡單吧,我覺得這樣味道還不錯,只是容易過濃XD,喜歡蛤蠣的朋友應該會喜歡這樣的煮法。我不會擺盤,也照得很醜,還不會修照片(真可悲),所以成品是這樣:



再來是番茄臘腸麵,其實這面的作法我常變,變化的部份主要是番茄醬的作法啦。以下的作法是我想試試看的,算當做備忘,不保證成功。(所以我照片的內容和作法是不符的喔)

主要的材料有:

1.紅番茄2~3顆。

2.洋蔥末適量。

3.臘腸適量(培根更好)。

4.初榨橄欖油適量。

5.帕瑪森起司適量。

6.巴西里適量(有新鮮的更好,我照片裡的是乾燥的......)。

7.鹽適量。

8.義大利麵2人份。

作法:

A.蕃茄醬部分:

1.新鮮蕃茄過滾水(10秒左右)浸冰水(也是一下下),去皮,用手擠出湯汁。

2.將擠完的湯汁的番茄切末,稍微灑一下鹽,進冰箱,等蕃茄出水。

3.出水後,倒入適量初榨橄欖油拌一拌即成。

B.料理部份:

1.煮好麵。(做法如白酒蛤蠣麵)

2.熱油鍋,丟進切好大小的臘腸(培根),煸至酥脆。

3.盛出煸好的臘腸(培根),油不夠加油,炒切末的洋蔥與大蒜,炒到爽為止,總之不要生生的。

4.將切碎的巴西里丟進炒到爽的洋蔥裡,香味出來後倒入先製作好的蕃茄醬。

5.再倒入麵與臘腸(培根),充分攪拌,太乾加點煮麵水。

6.起鍋,灑上帕瑪森起司粉(我是自己磨的)即成。

(註:因為臘腸(培根)有鹹味、煮麵水也有鹹味、蕃茄也有很微弱的鹹味、帕瑪森也有鹹味,所以我覺得這麵的鹽份不太容易控制,最好邊煮邊嚐,而最主要的是臘腸(培根)不宜多,多則過鹹。)


因為前面說了,這是備忘,所以如果難吃,請別怨我咒我......。

這就是我最常吃的兩款義大利麵,第二道手續頗麻煩,但是第一道就很簡單,白酒蛤蠣義大利麵加點辣更好吃,只要在收湯汁的時候丟入一些拍扁的乾辣椒就行了。

留言

Min-Chun寫道…
所以你寫這個是在教你姊姊囉....? 我姊也都會看我的blog來做菜 ^^a
這位泰泰寫道…
不算教啦
其實這比較像我在對隱形讀者講話
在你的部落格裡,你訴說的對象是全部讀者
在我的話,有時候是自言自語,有時候是對不存在的讀者說話,很像在演獨角戲(所以我有時會出現自嗨的狀況......)

而且
我大姐對做菜沒興趣
我二姐太忙沒空煮飯
所以啊,唉,他們需要不是食譜
而是廚子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屬於我們的小秘密

 請客吃飯是一件極其快樂的事,但同時也能讓人累得筋疲力盡。毛澤東曾說:「革命不是請客吃飯」,將請客視為家庭廚房之間微不足道的小事。或許在爐灶間割烹炒炸的確比不上革命的雄壯霸氣,但要將眾位親友伺候得服服貼貼、賓主盡歡,前後所準備的事項之繁複也不容小覷。不僅要顧及食物的品質、合宜度以及風味,更要讓大家感受到飲食的歡樂以及情感的交流。 我請過幾次吃飯了,但要流暢地、從容地將準備的菜餚一一上桌還是覺得很困難。最常見到的情況還是我拿著木匙慌亂地在廚房間打轉,一邊吆喝著來吃飯的親友幫忙,一邊慌張地鬼叫。等到上菜速度被我拉慢之後,再來安慰自己說:「這樣可以聊久一點......。」 以往請客,我總是能夠使喚我的親友們,但這次不同了,這幾個顯然是來當大爺的,唯一願意幫忙的也不諳烹飪,只有端盤子的份(但很感謝他幫忙洗碗)。於是我不僅化身為忙到顛狂的瘋子,也同時是一個苦情的小媳婦......。 這次宴請的是我的秘密朋友,我們有共同的秘密,因此說起話來更能敞開心房。這次宴請,因為口味的關係,多為奶蛋類的,重複性頗高,也因此吃完有體重驟升的暈眩之感。 這篇文章已經累格3個多月了,彼時尚未鬧雞瘟,因此吃溏心蛋吃得很高興,還吃布丁跟蛋糕(遮臉)。  海鮮巧達湯。因為自己很喜歡喝,所以常常煮。這次因為偷懶,所以把蝦肉直接丟入湯裡煮,而沒有另外燙熟,導致蝦肉過老,然後我就被罵被嫌了......。  經典義式番茄布切塔。也是常做的,這次因為有個好人幫我遠從台南帶了窩在家的棍子麵包,因此我說什麼也要吃這個。麵包好,這種小前菜的滋味就特別豐富,滿口清爽馨香,讓人胃口大開。照片也是那個好人拍的,拍出來的效果就是不一樣,以後都請他來拍好了(羞)。 馬鈴薯派。非常好吃的一道,將蒸熟搗碎的馬鈴薯混何鮮奶油、雞蛋、炒過的洋蔥及培根、帕馬森起司,烤熟後再加以焗烤。不僅香氣逼人,味道也香得非常邪惡,明知道這道熱量極高,卻還是忍不住一口接一口。一邊吃還會一邊想著該怎麼把這些馬鈴薯泥都獨佔,真的是非常邪惡的食物。 溏心蛋。林文月給這美麗的蛋料理取了美麗的名字:水晶滷蛋。我這次的蛋煮得較生,僅蛋白熟,蛋黃幾乎全生,所以非常柔軟滑嫩,比嬰兒的臉龐更細緻,但因此蛋殼非常難剝。好不容易把這些小傢伙的衣服都脫光,放到裝滿放涼的滷汁的塑膠袋...

海角新年

過去幾個春節,我家和我們的親家都會共同出遊,第一次是去小墾丁的渡假村,第二次是去墾丁,第三次,也就是今年,還是去墾丁。而在非春節期間,兩家尚有去年夏季到宜蘭遊玩。 這麼多次共同出遊,最明顯感受到的,是兩家之間的相處越來越為融洽。一開始,雖然彼此都很客氣,但總是能感受到兩家之間在情感上的角力,像是言語之間總是會讓人感受到「我對你家的女兒(兒子)很好唷」或是「我們家的女兒(兒子)對你家的兒子(女兒)可是很包容唷」這類的,有點令人難堪卻又不便反駁的尷尬。但過了幾年,在我二姐和姐夫的努力,在大家越來越熟悉的情況下,這種情感上的角力也慢慢淡化了,取而代之的是「你們兩個(指我姐和我姐夫)怎麼都不怎樣怎樣」這類的話,兩家的態度顯然慢慢將自己的女婿(媳婦),真正當成自己的兒女了。雖然我想我姐和姐夫會對這類的言語感受到一些壓力,但是實際上,旁人對他們的關其實慢慢的從「監視與命令」鬆綁至「建議與妥協」了。 看到兩家有這樣的轉變,心中很開心,而且我和姐夫的弟妹也慢慢的比較有話聊了,雖然彼此的言語還很生澀,但是起碼打破了僵局,相信彼此之間的友誼也會慢慢展開。 今年住在名叫「船帆石600」(下圖一,中間白色那棟)的民宿裡,顧名思義,這間民宿正好面對著船帆石,而且位於600號。好天氣加上還不錯的景點,再加上舒適的民宿,這三天兩夜的行程,的確讓人精神放鬆了許多。 這間民宿共有三間房,兩間兩張大床的四人房,一間雙人房。四人房有獨自的衛浴設備,但二樓的四人房浴室和廁所是分開的,三樓的四人房浴室和廁所是合在一起的,但二樓的雙人房的衛浴在一樓,比較麻煩一點。我們共有10人,所以正好將整棟租下來。 這間民宿的價格不算高昂,室內的設施與服務都也還不錯,而且通風好、光線充足,實在沒什麼好挑剔的。而且屋主在前後院都有種植一些植物,看起來特別清爽。 上面幾張照片都是門口的模樣,雖然不大,但還是能感受到屋主的用心。當夜晚來臨時,路旁高聳的的路燈還是會提供適合的燈光,並不會讓人感受到黑暗,或是海洋的陰森。這時候在門前的桌椅小酌,就著海浪的潮聲,也是很舒適的。而下面的照片,則是三樓的後陽台,雖然只是小小的空間,但下午時分,這裡的陽光沒有前院猛烈,坐在這裡聊聊天,喝喝茶也是不錯的享受。 我覺得我好像在幫這間民宿打廣告哈!其實,因為我們大家都很喜歡這間民宿,日後若還來墾丁,相信也...

書櫃裡的大廚們

我小的時候,就喜歡去廚房,看著我娘洗菜切煮,那時總對於娘親可以快速地將食材切片、切絲、滾刀、剁末驚嘆不已,也很喜歡看巷口的攤子上擺著一大鍋米粉湯冒泡冒煙,油豆腐與豬肝連被擱在鍋緣的景象。那種食材與烹飪技藝的交織,像是魔術表演,也像砌磚疊牆,在可理解與不可理解之間展現美味。 不知道是對於技藝的癡迷或是對食材的好奇,從小就對烹飪很有興趣,狂熱程度儘管不及當年的小叮噹與聖鬥士星矢,也無法像小時後閱讀的《苦女淚影》、《苦女凱歌》裡頭的張莉莉,或是像寫出《南方絳雪》、《雲吞城市》、《紅燜廚娘》、《饕餮書》的蔡珠兒一樣,五、六歲就踏著板凳炒菜,但至少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可以煎出一個漂亮半生的荷包蛋,或是煮一碗加了青菜加了蛋的泡麵。因為喜歡進廚房,也見證到我外婆的「炒米仔」、「蘿蔔糕」、「咖哩飯」的做法;「炒米仔」是一種將生米與砂糖炒成脆硬香甜的傳統點心,可保存良久,儘管堅硬如石,但米香與糖香使這點心非常好吃;而蘿蔔糕與咖哩飯的做法與目前做法大同小異,只是蘿蔔糕的蘿蔔含量高,蘿蔔味重,咖哩一定要用「印度咖哩」與大量洋蔥......。我們並未紀錄外婆的食譜,殊為可惜,上頭三項點心菜餚的做法我也只是依稀記得。想到現在煮咖哩,不怕麻煩地自己調咖哩粉配方、炒焦糖洋蔥、炒麵粉......,卻從未試著作過外婆的做法,或許未來應該試著做做看,或許我娘會喜歡。 總之,在經過了掛著黃鼻涕玩紅綠燈的幼稚年代之後,我上了國中、上了高中、進了大學,中途開發了多項興趣,遂荒廢廚藝,淪為返家只知靠妖的飯來張口之徒。大學畢業以後,隻身至台中讀書,因東海夜市吃食粗糙,乏善可陳,食之不僅煩膩,也令人憤怒,是以購入卡式爐,嘗試用拙劣的廚藝堵住愛靠妖的肚腹,遂重拾烹飪的興趣。 之後因緣際會地以當代台灣的飲食散文作為研究主軸,滿書的菜餚食物,越讀越餓,於是我煮,用力煮,用飽脹的胃袋提振研究的精神。在這段時間,除了購買文本、理論書籍之外,也開始買食譜。賃租的小房子沒有設備,老實說,一般的菜色都很難煮,遑論食譜上那些精緻美麗的西點西餐。當時買食譜,不知道是因為貪圖美麗的食物照片,還是出現買了食譜廚藝就會進步的自我催眠,但也從這個時候開始,才漸漸明白食譜如何閱讀,如何透過揣摩判別這食譜的味道大致如何。於是便越來越喜歡蒐集那些大廚精湛的手藝,食譜也越來越多了。幸虧經過多年的中文系訓練,買書越來越懂得節制,不再恣意亂買。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