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居後,我習慣從家裡帶一些書回永和閱讀。
在大學與研究所期間,也不知道中了什麼邪,總是在買書。零用錢、打工的薪水、得獎的獎金都拿去買書。但實際上閱讀的速度遠遠落後於購買,書滿為患,每次搬家都像在地獄受刑。直到要從八德的透天別墅搬到鄰近的舊公寓,才真正意識到很多書不能再留了。於是我將書本分類好,不喜歡的、工具書類的、重複的,在臉書上贈送朋友,送不完的就拿去二手書店賣,最後爹不疼娘不愛的(多半都是大學時期的課本)才給資源回收。
而那些捨不得、覺得還會讀的、或是我心中的經典,就一直隨著我在不同的環境中移動。這次我帶了林雙不的《我們曾經走過》、丘秀芷的《悲歡歲月》、羊牧的《吾鄉素描》、柯裕棻的《洪荒三疊》、蔡珠兒的《雲吞城市》、《南方絳雪》、《饕餮書》、《紅燜廚娘》、夏烈的《流光逝川》,讀完之後再帶回八德,換一批來讀。
#網路照片 |
,帶著這些書,總會想起研究所時期努力寫論文的打拼精神,提醒我自己不要懈怠。
今天拿了《流光逝川》來翻,第一篇是〈美麗中國的林間海音〉。夏老師是我大學時期的老師,他也是我大三、大四跟同學組「讀書會」的指導老師。「讀書會」是學校發起的活動,基本上是鼓勵學生自主閱讀研究,因此在為期一年的活動中,不僅有進度要趕,也有許多額外的報告(或心得)要寫。老實說,夏老師好像沒有真正指導到什麼,但是他對我們來說很像一個心靈上的依靠,他的鼓勵給我們很大的信心。我們連續兩年得到讀書會的第一名,同學間的相互扶持與老師的鼓勵都很重要。
夏老師的母親是林海音,是純文學出版社的創辦人,也是當年《聯合副刊》最了不起的總編輯。在她的時代裡,她發掘了許多重要的作家(例如黃春明)。夏老師這篇文章主要在敘述思念母親,包含幼年的童年回憶、家國情懷,與離別之情。裡面有些片段頗讓我動容:
卡桑,您最後的一段路沒用輪床,是我用雙手抱著您走去太平間。《楢山節考》中 辰平背著母親上楢山,他是壯年的農家男子,我不是。但我不覺得您的身體重,那一段由病房到太平間的路程中,我抱著您的軀體,心中充滿了欣愉,您孕育了我,生了我,帶我來到這個世界。如今,我能抱著您,帶您離開這個世界,那是何等愉快及痛苦的經歷阿!
在這彷彿慢動作展演的,儀式般的畫面裡:昂然而驕傲的、神聖而悲壯的,在這最後一段路中,更揭示著夏老師無愧的成長為一個「響噹噹的男人」,不負母親的優良血液。寫到這裡,正逢我大舅過世,再度提醒我父母已老的事實。大舅的過世我並沒有很感傷,因為想當年外婆外公生前在這些舅舅們家遭遇的悽慘處境(而被家族排除在外的我母親也只能哀傷的哭泣),讓我很難對他們產生敬重與情感。
所以也於是,近來我似乎一直想對父母做些什麼補償,盡量收斂自己的脾氣、盡量不要違抗忤逆他們。我們家經歷了太多的風雨,我不想到他們晚年的時候,還處於這樣紛擾的漩渦。每個家庭都有難言的苦痛,但是要怎樣在今生安然地度過,則需要全家人的團結與共識。
先寫到這,給自己加個油。
所以也於是,近來我似乎一直想對父母做些什麼補償,盡量收斂自己的脾氣、盡量不要違抗忤逆他們。我們家經歷了太多的風雨,我不想到他們晚年的時候,還處於這樣紛擾的漩渦。每個家庭都有難言的苦痛,但是要怎樣在今生安然地度過,則需要全家人的團結與共識。
先寫到這,給自己加個油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