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從研究所學生到西點學徒

我從小對於做菜烹飪就很有興趣,但是隨著年紀增長、課業壓力、不斷拓展的其他興趣,進廚房的機會越來越少。在大學之前,我也只會簡單的炒青菜、煮泡麵。直到研究所時期,碩論主修飲食散文,每每對著書中佳餚垂涎,讀個文本讀到飢腸轆轆,也偏偏住所附近的飲食又頗為粗疏,總買不到我想吃的。老吃鹹酥雞、滷味這些學生零食,吃得我體型臃腫如豬,所以也剛好搭著減肥的便車,自己挽起衣袖,開始了烹飪的旅途。

研究所賃租的小套房沒有廚房,我用小小的卡式爐煮飯開始,變出一道道食物,或是毒物的菜餚,宴饗或是折磨著自己的肚腹。雖然過程充滿酸甜苦辣(以及無數的噁心),但多少還是有些收穫,至少明白了自己是喜歡烹飪的。直到兩年前,我們舉家遷居,擁有了嵌入式的烤箱,可以烤雞烤蛋糕;擁有了調理機調理棒,可以打汁打沙拉醬,擁有了攪拌器,可以輕鬆打發蛋白;同時,我進入出版業當高職餐旅群的編輯,整日與食物為伍,下班休假也試著烤蛋糕,做些簡單的菜色。我的廚藝也才隨著新設備的出現,慢慢有點起色。

也於是,繁雜的編輯事務讓我越來越感到厭煩,想直接與烹調食物相伴。半前多前,我辭去編輯職務,從學徒做起,開始我的烘焙旅途。此舉震驚親朋,認為一個碩士做這類工作實在太糟踏。總之,到現在,我的廚藝仍是無法上檯面,但是幸虧有些支持的親朋好友,願意來我家接受實驗,讓我有了練習的機會,所以我也願意為他們付出更多的努力,讓他們吃到更多美味的餐點。

去年八月,我的研究所指導教授與同學們一起來我家聚會,在歡聚之後約定每年都要來個一次。所以今年十月,大家各自排開萬難,非常令人感動的共赴我家,我當然得使出渾身解數,替他們上好菜!

前菜:墨西哥酪梨醬佐橙香鮮蝦與帕馬森起司脆片。用大蒜、洋蔥、檸檬汁、鹽巴與酪梨打成的酪梨醬,搭上用柳橙汁煮過的鮮蝦意外的合拍。帕馬森起司脆片我認為有點破壞平衡,但與會朋友都認為有合。結論是,我認為應該放些柳橙果肉,取消帕馬森起司脆片,應該味道會更上層樓。
湯:奶油蘑菇湯。用了五種菌類以及乾燥黃磨菇,並且不加澱粉的蘑菇濃湯喝起來鮮香濃醇,加上奶油炒過收乾的菇類,味道更為豐盈,最後那幾滴松露油則是帶出菌菇的精魂。這道湯即便冷卻依舊味美,香氣不減。食譜來自廚房裡的人類學家,大家可以做做看。
沙拉:卡布里沙拉。在我所居住的地方不到真正由水牛乳製成的Mozzarella,只能從好市多買到一般的,結構較粗,但也聊勝於無。我將番茄切塊,灑上海鹽、胡椒、橄欖油,稍微出水後,連同汁水與撕塊的Mozzarella裝盤,淋些九層塔醬(九層塔、E.V.、鹽),再灑上一些新鮮九層塔就完成了。



過場清口飲料:草莓汽泡酒。將草莓打成極細的果泥,篩入裝了冰塊的水壺中,再放些薄荷葉,倒入一整瓶汽泡酒即可上桌飲用。這樣的加味讓汽泡酒更為香甜不澀,非常好喝。這時覺得自己草莓與汽泡酒買太少,不然就喝酒就好了XD。






主食:青醬蝴蝶麵。青醬的打法類似,材料也幾乎一樣,不外乎羅勒、松子、大蒜、橄欖油、帕馬森起司、鹽巴。差別只在於比例,有的油多,有的純用E.V.,有的會加鯷魚;而松子,有人會換成杏仁,或用核桃,有的甚至會另外加番茄,效果都不一樣,這端視烹飪者的口味而變。

我的是比較傳統的青醬,為了做出磨缽磨出來的感覺,我沒有打很碎,所以很能清楚看到松子、大蒜碎屑,口感也較有變化。麵體用任何一種都無所謂,我覺得用筆管、螺旋、蝴蝶麵都不錯,青醬較能附著,不至於吃到最後盤底剩一堆醬。



主餐:葡萄牙辣味烤雞與融化馬鈴薯。烤雞挺容易,將雞肉與甜椒煎烤成金黃,與打好的葡萄牙辣醬混合同烤即可。我選用的雞肉太大了,花費時間較長,下次應會選擇比較小的土雞腿,較快烤熟。這道風味強烈,加上雞肉新鮮強韌,指導教授很喜歡,整盤上桌也頗有霸氣,頗能營造用餐時的高潮氣氛。

融化馬鈴薯則是這次比較失敗的,因為當時忙著其他事務,沒注意到鍋裡的馬鈴薯湯汁快收乾,太晚翻面,以致皮破肉碎。雖然味道依舊很棒,但是外表醜醜的讓我有點小失態。吃到這道,大家已經非常飽了,但是這將近一公斤的馬鈴薯瞬間被掃空,無論男女戰力都很驚人。





終於來到尾聲,甜點時間。今天準備了芋頭捲以及草苺醋汁,做了簡單的裝飾,這次蛋糕太厚,捲得不夠美,是比較可惜的。草莓醋汁是有趣的甜點,將滾燙的焦糖加入沸水以及巴薩米克醋,冷卻後將草莓浸泡其中一個小時,讓草莓吸收焦糖的香氣以及醋酸,非常特別的小點心。

這篇文章也終於到了尾聲,用當天宴請的心得來結尾:在畢業之後,我持續與同學們在餐桌上,以飲食紀錄、延續以及深化彼此的情感。每次的家宴都讓我心靈獲得極大的撫慰與滿足,而每次談到飲食,我似乎都能回想到研究所時整日與飲食散文糾纏的時光,閱讀中雖然總充滿著飢餓與垂涎,但似乎也更能參悟飲食的美好,尤其是那些人情味。所以,我至今都非常感念那在我研究生時期的指導教授,因為她不僅讓我滿足了我研究飲食的偏執,更因她的督促讓我真正獲得書本裡所傳達的,飲食之外的意義。今天她與同學、學長姊們來我家吃飯,感覺仍然是如此的熟悉與溫暖,用餐的當下彷彿都圍繞著光,好美。

20121028家宴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屬於我們的小秘密

 請客吃飯是一件極其快樂的事,但同時也能讓人累得筋疲力盡。毛澤東曾說:「革命不是請客吃飯」,將請客視為家庭廚房之間微不足道的小事。或許在爐灶間割烹炒炸的確比不上革命的雄壯霸氣,但要將眾位親友伺候得服服貼貼、賓主盡歡,前後所準備的事項之繁複也不容小覷。不僅要顧及食物的品質、合宜度以及風味,更要讓大家感受到飲食的歡樂以及情感的交流。 我請過幾次吃飯了,但要流暢地、從容地將準備的菜餚一一上桌還是覺得很困難。最常見到的情況還是我拿著木匙慌亂地在廚房間打轉,一邊吆喝著來吃飯的親友幫忙,一邊慌張地鬼叫。等到上菜速度被我拉慢之後,再來安慰自己說:「這樣可以聊久一點......。」 以往請客,我總是能夠使喚我的親友們,但這次不同了,這幾個顯然是來當大爺的,唯一願意幫忙的也不諳烹飪,只有端盤子的份(但很感謝他幫忙洗碗)。於是我不僅化身為忙到顛狂的瘋子,也同時是一個苦情的小媳婦......。 這次宴請的是我的秘密朋友,我們有共同的秘密,因此說起話來更能敞開心房。這次宴請,因為口味的關係,多為奶蛋類的,重複性頗高,也因此吃完有體重驟升的暈眩之感。 這篇文章已經累格3個多月了,彼時尚未鬧雞瘟,因此吃溏心蛋吃得很高興,還吃布丁跟蛋糕(遮臉)。  海鮮巧達湯。因為自己很喜歡喝,所以常常煮。這次因為偷懶,所以把蝦肉直接丟入湯裡煮,而沒有另外燙熟,導致蝦肉過老,然後我就被罵被嫌了......。  經典義式番茄布切塔。也是常做的,這次因為有個好人幫我遠從台南帶了窩在家的棍子麵包,因此我說什麼也要吃這個。麵包好,這種小前菜的滋味就特別豐富,滿口清爽馨香,讓人胃口大開。照片也是那個好人拍的,拍出來的效果就是不一樣,以後都請他來拍好了(羞)。 馬鈴薯派。非常好吃的一道,將蒸熟搗碎的馬鈴薯混何鮮奶油、雞蛋、炒過的洋蔥及培根、帕馬森起司,烤熟後再加以焗烤。不僅香氣逼人,味道也香得非常邪惡,明知道這道熱量極高,卻還是忍不住一口接一口。一邊吃還會一邊想著該怎麼把這些馬鈴薯泥都獨佔,真的是非常邪惡的食物。 溏心蛋。林文月給這美麗的蛋料理取了美麗的名字:水晶滷蛋。我這次的蛋煮得較生,僅蛋白熟,蛋黃幾乎全生,所以非常柔軟滑嫩,比嬰兒的臉龐更細緻,但因此蛋殼非常難剝。好不容易把這些小傢伙的衣服都脫光,放到裝滿放涼的滷汁的塑膠袋...

海角新年

過去幾個春節,我家和我們的親家都會共同出遊,第一次是去小墾丁的渡假村,第二次是去墾丁,第三次,也就是今年,還是去墾丁。而在非春節期間,兩家尚有去年夏季到宜蘭遊玩。 這麼多次共同出遊,最明顯感受到的,是兩家之間的相處越來越為融洽。一開始,雖然彼此都很客氣,但總是能感受到兩家之間在情感上的角力,像是言語之間總是會讓人感受到「我對你家的女兒(兒子)很好唷」或是「我們家的女兒(兒子)對你家的兒子(女兒)可是很包容唷」這類的,有點令人難堪卻又不便反駁的尷尬。但過了幾年,在我二姐和姐夫的努力,在大家越來越熟悉的情況下,這種情感上的角力也慢慢淡化了,取而代之的是「你們兩個(指我姐和我姐夫)怎麼都不怎樣怎樣」這類的話,兩家的態度顯然慢慢將自己的女婿(媳婦),真正當成自己的兒女了。雖然我想我姐和姐夫會對這類的言語感受到一些壓力,但是實際上,旁人對他們的關其實慢慢的從「監視與命令」鬆綁至「建議與妥協」了。 看到兩家有這樣的轉變,心中很開心,而且我和姐夫的弟妹也慢慢的比較有話聊了,雖然彼此的言語還很生澀,但是起碼打破了僵局,相信彼此之間的友誼也會慢慢展開。 今年住在名叫「船帆石600」(下圖一,中間白色那棟)的民宿裡,顧名思義,這間民宿正好面對著船帆石,而且位於600號。好天氣加上還不錯的景點,再加上舒適的民宿,這三天兩夜的行程,的確讓人精神放鬆了許多。 這間民宿共有三間房,兩間兩張大床的四人房,一間雙人房。四人房有獨自的衛浴設備,但二樓的四人房浴室和廁所是分開的,三樓的四人房浴室和廁所是合在一起的,但二樓的雙人房的衛浴在一樓,比較麻煩一點。我們共有10人,所以正好將整棟租下來。 這間民宿的價格不算高昂,室內的設施與服務都也還不錯,而且通風好、光線充足,實在沒什麼好挑剔的。而且屋主在前後院都有種植一些植物,看起來特別清爽。 上面幾張照片都是門口的模樣,雖然不大,但還是能感受到屋主的用心。當夜晚來臨時,路旁高聳的的路燈還是會提供適合的燈光,並不會讓人感受到黑暗,或是海洋的陰森。這時候在門前的桌椅小酌,就著海浪的潮聲,也是很舒適的。而下面的照片,則是三樓的後陽台,雖然只是小小的空間,但下午時分,這裡的陽光沒有前院猛烈,坐在這裡聊聊天,喝喝茶也是不錯的享受。 我覺得我好像在幫這間民宿打廣告哈!其實,因為我們大家都很喜歡這間民宿,日後若還來墾丁,相信也...

書櫃裡的大廚們

我小的時候,就喜歡去廚房,看著我娘洗菜切煮,那時總對於娘親可以快速地將食材切片、切絲、滾刀、剁末驚嘆不已,也很喜歡看巷口的攤子上擺著一大鍋米粉湯冒泡冒煙,油豆腐與豬肝連被擱在鍋緣的景象。那種食材與烹飪技藝的交織,像是魔術表演,也像砌磚疊牆,在可理解與不可理解之間展現美味。 不知道是對於技藝的癡迷或是對食材的好奇,從小就對烹飪很有興趣,狂熱程度儘管不及當年的小叮噹與聖鬥士星矢,也無法像小時後閱讀的《苦女淚影》、《苦女凱歌》裡頭的張莉莉,或是像寫出《南方絳雪》、《雲吞城市》、《紅燜廚娘》、《饕餮書》的蔡珠兒一樣,五、六歲就踏著板凳炒菜,但至少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可以煎出一個漂亮半生的荷包蛋,或是煮一碗加了青菜加了蛋的泡麵。因為喜歡進廚房,也見證到我外婆的「炒米仔」、「蘿蔔糕」、「咖哩飯」的做法;「炒米仔」是一種將生米與砂糖炒成脆硬香甜的傳統點心,可保存良久,儘管堅硬如石,但米香與糖香使這點心非常好吃;而蘿蔔糕與咖哩飯的做法與目前做法大同小異,只是蘿蔔糕的蘿蔔含量高,蘿蔔味重,咖哩一定要用「印度咖哩」與大量洋蔥......。我們並未紀錄外婆的食譜,殊為可惜,上頭三項點心菜餚的做法我也只是依稀記得。想到現在煮咖哩,不怕麻煩地自己調咖哩粉配方、炒焦糖洋蔥、炒麵粉......,卻從未試著作過外婆的做法,或許未來應該試著做做看,或許我娘會喜歡。 總之,在經過了掛著黃鼻涕玩紅綠燈的幼稚年代之後,我上了國中、上了高中、進了大學,中途開發了多項興趣,遂荒廢廚藝,淪為返家只知靠妖的飯來張口之徒。大學畢業以後,隻身至台中讀書,因東海夜市吃食粗糙,乏善可陳,食之不僅煩膩,也令人憤怒,是以購入卡式爐,嘗試用拙劣的廚藝堵住愛靠妖的肚腹,遂重拾烹飪的興趣。 之後因緣際會地以當代台灣的飲食散文作為研究主軸,滿書的菜餚食物,越讀越餓,於是我煮,用力煮,用飽脹的胃袋提振研究的精神。在這段時間,除了購買文本、理論書籍之外,也開始買食譜。賃租的小房子沒有設備,老實說,一般的菜色都很難煮,遑論食譜上那些精緻美麗的西點西餐。當時買食譜,不知道是因為貪圖美麗的食物照片,還是出現買了食譜廚藝就會進步的自我催眠,但也從這個時候開始,才漸漸明白食譜如何閱讀,如何透過揣摩判別這食譜的味道大致如何。於是便越來越喜歡蒐集那些大廚精湛的手藝,食譜也越來越多了。幸虧經過多年的中文系訓練,買書越來越懂得節制,不再恣意亂買。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