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在計程車司機的領導下到一間叫做「船」什麼來著的(不是船屋)葡式餐廳去,菜色尚算可口,偏鹹、很貴,印象中我覺得最好吃的是大蒜麵包,客人為本地客居多,照片在朋友那,我這沒有,所以沒貼。出餐廳之後,隨處亂走,走到一間甜品小店,裡頭的老闆是個老頭兒了,我們點了像木瓜爽之類的冰,還有龜苓糕、燉奶以及涼茶。記得味道很不錯,後來有在其他地方吃到燉奶,味道沒這間好,只可惜我忘了店名,印象中店附近有非常多的當舖,吃的人也多半是本地人。
回到飯店之後,我與朋友們到酒店裡的商店街晃晃,剛好看到了安德魯蛋撻,想說之後應該也沒有時間去路環吃本店,於是就在這裡嚐嚐。台灣原本有瑪珈烈蛋撻,味道與這很像,只是瑪珈烈蛋撻後來好像與肯德基合作,變成加熱即食的半成品,味道死板許多,又出來一堆奇奇怪怪的口味,早已與所謂的葡式蛋撻大異其趣。
照片裡的蛋撻看起來非常漂亮,只可惜吃了之後似乎是成品再加熱過的,仍酥,但含油感較高;也很香,上頭的焦皮並不是噴火烙出來的,是在烤製過程裡自然形成,據說真正的葡式蛋撻才能烤出自然的焦皮。我高中的時候,瑪珈烈蛋撻來台,造成民眾搶購,店外大排長龍造成交通阻塞,不久後台灣便燒起了葡式蛋撻狂潮。蛋撻店雨後春筍,一條街可以看見三四間店,烘焙坊也趕上這股潮流,整個城市都瀰漫的蛋撻味。然而蛋撻供過於求、民眾吃蛋撻吃到反胃,使這股熱潮快速退燒,原先滿街的蛋撻店、蛋撻攤紛紛倒閉,烘焙坊也不烤了,當時只覺一夕之間竟有想吃蛋撻卻沒人賣的窘境。如今葡式蛋撻在烘焙坊裡偶爾才能看得到,但上頭的焦皮多是用糖烤出來的了,焦皮無法深入蛋液之中,蛋與糖混合的焦糖香味也就不那麼深刻了;而塔皮,因缺乏冗長的桿製、冷凍、桿製、冷凍的反覆作業,層層分明層層香酥的塔皮也不復見了,多半都只像一般酥皮那樣。想吃葡式蛋撻,總會想起那段蛋撻狂潮,去烘焙坊買個假扮的葡式蛋撻吃,吃了徒惹黯然神傷。
由於到第三天,我們幾乎呈個別行動的狀態在旅遊,當中有人去了路環,吃到了本店,回來告訴我們說:「比分店好吃五倍以上,真的超好吃!」我沒有去路環,無福享用,可惜。
2.第二天
在結束了第一天的行程之後,隔天睡醒,拿著早餐卷到樓下的「藍蛙酒吧」吃早餐,右邊的鬆餅是我的早餐,看起來好像還不錯,但是非常非常難吃,糕體有股噁心的怪味,那應該是過量泡打粉的味道,也因此膨脹得很高。我自己也做過鬆餅(非市售鬆餅粉),知道鬆餅應該是充滿蛋香與奶香,絕非這種令人欲嘔的東西。上頭的橙酒糖漿味道不錯,但還是不敵怪味。我吃東西並不浪費,難吃的食物還是會下嚥,能夠遇到想吐的東西已是極少數,我吃了一片半已到達極限,只得放棄。
之後我與朋友們在本島上進行長途漫步,手中雖有地圖但並不時刻查看,在一條巷子偶然遇見名氣頗響的「檸檬車露」,當下大家就去買來吃。照片這支總共有三種口味,但畫面只能顯示出兩種,白色的是檸檬,右方咖啡色的應該是酒釀櫻桃巧克力,沒顯示出的是金莎巧克力。這間冰淇淋店來澳門絕對不能錯過,檸檬車露並非像傳統檸檬冰淇淋那樣多是檸檬香精的味道,而是結結實實的天然檸檬味,偏酸,但香氣十足,不甚甜,非常香爽清口。即便已經過了三個月,電腦前的我想到還是立刻分泌唾液。而酒釀櫻桃巧克力帶有淡淡酒味,以及些許的苦味,是滿成人的味道,是相當有個性的一味。至於金莎巧克力,由於使用了大量的金莎巧克力,因此富含大家熟悉的榛果香與巧克力味,孩子應該很喜歡,較甜一點,點這個口味是為了中和另外充滿個性的兩款冰淇淋的味道。價錢是一球10元澳幣,但金莎與酒釀櫻桃因成本較高,一球15元,個人仍覺值得,份量不小。
不斷的漫步玩耍,不知不覺就到中午用餐時間了。友人P由於看見了自己一直想買的某牌服飾,拋下飢腸轆轆的我及朋友Z在路旁苦等,最後我們終於耐不住飢餓,見對面「皇冠小館」高朋滿座,且多為本地人,於是衝進店裡。
我們點了撈麵,上圖是我點的「竹升雲吞蝦仔撈麵」,下圖是Z點的「鮮蝦雲吞撈麵」,印象中我點的要價達54元,相當不便宜,但吃了之後覺得物有所值,付錢也心甘情願。先從「鮮蝦雲吞撈麵」說起,其實味道也很不錯,拌麵醬汁鹹香夠味,加上青蔥多了一股清新;但與「竹升雲吞蝦仔撈麵」相較,則相距甚遠。說實話,雲吞味道是差不多的,最大的差別在於上圖麵上灑的褚紅色粉末,那不是辣椒粉,那應該是油炸過的蝦卵。多了蝦卵的鮮香,撈麵的味覺層次一瞬間立體起來。若鮮蝦雲吞撈麵是個善於翻牆的矯健之人,那竹升蝦仔撈麵就是會飛簷走壁的武林好手。
店家在客人入座後,會先遞一小碟辣椒醬,那是店家號稱獨門的「秘製泰式辣椒醬」,嗅之有股濃濃的港味,完全感受不到所謂的「泰式」究竟在哪,但是非常香,香得令人銷魂,不甚辣。將麵搭配辣椒醬食用,則美味更上一層,武林好手已達水上飄草上飛的境界。每份撈麵皆附一小碗湯,那湯也並不尋常,充滿蟹味,鮮香甘甜。麵、辣椒醬、鮮湯三位一體,竟疊造出繁複華麗的海味層次,美味異常,比起米其林一星餐廳毫不遜色,甚至更勝一籌。臨走前,我忍不住帶了這罐極適合海鮮的辣椒醬回台,每每開罐嗅之,總是香得令人腿軟。
待我們飯飽酒足準備離開之後,朋友P珊珊來遲。她看我們都吃完了,也覺得路上再找吃的好了,我們原本想帶她到剛才經過的無招牌粥店,沒想到一頓飯,不過三十分鐘時間,此店粥已售罄。在大失所望之下,至對面不遠處的「公仔記」茶餐廳吃午餐。P點了雲吞撈麵,問味道如何?答曰:「還可以」。朋友Z則突然福至心靈點了鮮奶麥片,送上後,奶香濃郁,甜甜的滋味讓Z吃得很高興,我們點的食物就屬她的吃了最令人感到快樂。
或許是剛才吃了人間美味,一時之間覺得世界美好萬事順遂,我也點了一個豬扒包及一杯杏仁奶露。此店價錢不貴,東西基本上其實都還不錯吃,供應食物頗適合下午茶時間。實際上,此刻高朋滿座,我們好不容易才佔了個位子。豬扒包,麵包香酥、豬扒也鹹香有味,是很好吃的。台灣有段時間也有豬扒包,也多打著澳門名號,如「大利來」、「氹仔島」ˋ者流,這些店並非澳門直營,多是台灣人去學習,回來自行創業的結果。俗話說:「像不像,三分樣」,或許也就只有三分樣。這間店雖然不是真正的「大利來」,但味道已比台灣製豬扒包強上許多,頗令人意猶未盡。而杏仁奶露不知道是不是杏仁茶加上牛奶與糖的飲料,也是滿好喝的。
填飽了肚子,我們繼續漫遊。我在纜車附近看見了一台飲料販賣機,突然對國外的飲料產生興趣,便投了一瓶──維他牌蜜糖菊花茶,4元澳幣。喝起來頗甜,但菊花味也頗鮮明,想是港澳有喝涼茶的習慣,對花草藥草茶的要求較高,過稀的涼茶不符胃口;但是對台灣人而言,這樣較濃厚的味道反而覺得特別,若甜度稍降一定更為舒暢。
喝菊花茶不過是個小插曲,我們清晨出發,在上午九點左右就結束了旅行社給的行程,就這樣一路漫步至傍晚。澳門小而美,走了很久也不覺得累。這時要吃晚餐了,朋友Z執意要吃「楊六記」的牛雜粥。牛雜,我很少吃,對這樣的食物有點不習慣,怕怕的。但是善於尋找美食的Z既然如此執意,那麼或許真有不凡之處。繞了好久,終於在一條極為隱蔽的巷弄中找到。
就是這個攤子,小小的廚櫃上貼滿了報導與照片。煮粥的就一個老人,據說是第二代,此攤應有五十年以上的歷史。賣的東西很簡單,牛雜粥、牛丸之類的,沒幾樣。
客人陸陸續續的來,有外帶也有內用。價格便宜,一碗約14元。當粥端上桌,顏色灰白,隱約牛雜量頗多,想是以料好實在、價格低廉馳名。喝了一口粥,才知道剛才的想法大錯特錯。此粥非常鮮,不是加了味精那種鮮味逼人,而是牛骨牛雜熬出來的鮮甜,幾近濃縮般的極鮮,好吃到要尖叫!如果說「竹升雲吞蝦仔撈麵」的美味是有如101般的高聳層疊,那這碗「楊六記牛雜粥」就是金字塔般的雄偉厚實,都是驚人的美味。這個味道絕非一朝一夕,顯然是經過無數個歲月才能有此深沉輝煌的絕對美味。此時我腦中浮現:「如果以後吃不到怎麼辦?」
左圖身穿灰衣的年邁禿頭男子就是老闆,看起來頗為慈祥風趣,態度很好。我常覺得,菜餚能反映出廚子的個性,同樣一道菜,有的廚子追求溫潤平和,有的追求特出鮮明,儘管菜餚都好吃,但味道終有細微差別。這個禿頭老爹的牛雜粥就屬於溫潤平和為主的味道,吃了讓人心安。儘管那鍋牛雜活像地獄裡的畜生道,但那只是內臟被剪斷後的結果,沒什麼好怕的。
吃完了牛雜粥,我們奔往「榮記豆腐」,一路狂奔,趕在六點半關門之前享用一碗名聞遐邇的豆花,只覺得行人都在看我們,我們邊跑邊笑邊叫,好智障,可是好快樂。最後好險有趕上。
吃了一口,我和朋友們彼此看看。不能說不好吃,應該說,這與我們想像中的味道有些距離。究其因,應該說台灣與澳門所追求的豆花極致是不同的方向,此店追求的是豆花的滑嫩滑口,而台灣的豆花追求的是綿密細緻。相比之下,台灣豆花豆味較濃、口感較綿,吃起來較濃郁;榮記豆腐豆味較淡,口感較滑,吃起來較清爽。而糖水相比之下也略有差異,台灣的糖水重視糖香,也較濃稠、較甜;榮記的糖水也算香,但是較稀、較不甜。各自有各自的道理,就好像濃重的湯適合用粗麵條;清淡的湯適合用細麵一樣。
但豆漿的差異就明顯了。這豆漿與豆花一樣,是屬於豆味較淡的,這樣的豆漿喝起來總覺不夠香,味道嫌單薄,難以讓人齒頰留香。港澳海鮮肉類菜餚重視鮮味,但豆腐或豆花卻追求清淡舒爽,反差頗大。這時我才驚覺,台灣的豆漿真好喝,「永和豆漿」在台灣名氣可說不小,尤其我在永和生長,更有不同體會。「新世界豆漿大王」那帶有燒焦香氣的豆漿是我習慣的味道,因為夠濃,煮起來容易燒焦,所以那其實是很傳統的味道,如今在異地喝到稀漿,突然懷念起台灣的豆漿來。
吃完的豆花,我們在街上漫步,坐著別間飯店的免費接駁車到港澳碼頭,再坐威尼斯人的接駁車回酒店。在澳門若活用接駁車與公車,可省下一筆可觀的開銷。走了一天,也是有點累了,一路上,城市燈火閃爍,斑駁的街燈一直在我們三人的身上流離。
話說回來,這篇食記還真是長唉,不知不覺都寫了幾個小時了,原本只想寫得詳細一點供朋友參考,沒想到東拉西扯的老毛病又犯了,寫來寫去結果還剩兩個地方沒寫。下面的食物是第三天的。
3.第三天
第三天我和朋友P集體行動,朋友Z有自己想看的景點,於是較早出門,而朋友C則是從頭到尾都單獨行動,因為她有建築考察的作業。總之,第三天我和P先在威尼斯人換錢買土產買衣服,結束的時候已經十一點了。由於目的地並沒有接駁車可到,搭計程車較快,於是直接搭到氹仔的「疊記」吃碗麵當午餐。氹仔這間是分店,總店在本島。有看到,但沒有機會進去(因不餓),但實在不想錯過 ,在P的大利慫恿下,我們來到分店。
我點了咖哩牛腩麵、餃子餛飩湯(共食),P點了雲吞牛腩細粉。進門時,覺得店內客人零落,生意好像不好,沒想到中午時分,吃到一半,大批學生與客人湧入。他們開始等位子,等位子的方式很直接,就是站在你旁邊等你吃完,彷彿在監視有沒有埋頭苦吃。這樣的方式實在很不舒服,但是只要拿出厚臉皮的本事,若無其事地慢慢吃,儘管等待者的臉上露出不耐,也可以不以為意。
那好不好吃呢?說實話,真的好吃。P那碗的味道我忘了,但我點的是咖哩牛腩麵是招牌,味道很令人印象深刻。最美味的地方在於「香」與「辣」,「香」是辣油香、咖哩香、牛腩香,這裡的咖哩接近南洋地方的味道,但顯然被強大的港味給融合過了,所以吃起來味道較不那麼強烈,配上細麵也頗適合。港澳似不嗜辣,吃過帶辣的食品都不甚辣,但都很重視辣椒的香氣。這與台灣或國外動輒比「辣度」或是挑戰吃辣的極限顯不同;台灣有很多小店會在自家門外貼「特製辣椒醬」之類的獨家商品外賣,但實際上能做到辣而不傷的沒幾家,有些的辣會殘滯喉嚨或燒嘴唇,都相當不舒服。但重視香氣的港澳之辣,溫和圓潤,不燒唇不滯喉,嗜辣者當然不夠快感,但對於我這種不愛過辣的傢伙而言,港澳之辣是挺舒服的。右圖三是咖哩牛腩麵,湯浮著些許辣油,但喝起來非常舒服,不嗆鼻不刺激,兼以牛腩軟爛,豐腴可口,而且價格廉宜(16元),是值得一試的好東西。至於餃子雲吞湯,兩者的皮都是雲吞皮,較台灣餛飩皮厚、但也較溫州大餛飩皮薄,煮後不至因水滾而皮開肉綻或四散如涕,煮好形體完好,美觀乾淨。雲吞與餃子皮同餡不同,餃子內餡接近香菇肉餡,雲吞是鮮蝦餡,兩種都可口,但也不甚突出,嚐鮮即可。
與Z約兩點在氹仔的住宅博物館見面,見過面,逛過博物館之後。飢腸轆轆的Z決定要找東西吃,但是附近沒有什麼東西可吃,因飢餓而憤怒的Z隨便找了一間餐館,我跟P跟進,萬萬沒想到這是我們澳門旅遊最大的飲食陷阱。
地雷魔王。不是薯條與荷包蛋,而是右上角的麵包。被我們三個喻為「全世界最難吃的麵包」,其實我們一致懷疑這是不是食物,深覺有可能拿塑膠模型給我們吃。不但硬而且韌,當Z將那籃麵包扔過來說:「全世界最難吃的麵包」後,我懷疑:有沒有這麼誇張?不信,咬下,牙齒差點崩落。第二次嘗試,連續施加五次力,用能啃斷(不是啃了再折的喔)甘蔗的力量,配合雙手連扭帶扯才將麵包撕斷,如同徒手扯破一條乾硬的抹布。在啃的那段時間,我覺得自己很像一條狗,咬著窗簾或手帕不放、發出低吼聲的那種。花了一些時間用口水軟化堅硬如鋼的麵包,嚼之,想吐。有一種怪味,有點類似「藍蛙酒吧」的噁心鬆餅,不但沒有麵粉香(棍子麵包的原料不就水、麵粉跟酵母嗎?),反而有很重的人工添加劑的味道。當時的我真的很想拿那如暗器的麵包射老闆,叫他自己來吃吃看!這東西能吃嗎?生麵糰都比這好吃。
當時沒有將地雷餐廳的地址與外觀記下,無法直接提醒國人當心陷阱,只好憑愚的印象概略說明地點:
1.於氹仔住宅博物館後方的結婚登記處,有一道樓梯往下,與樓梯垂直的小路,
圖如右方: ┴ (縱:由上至下的樓梯)、(橫:小路)。店在小路右手邊步行約5~10分鐘,
也就是下樓梯左轉5至10分
2.官也街附近
圖如右方:┴(縱:官也街)、(橫:小路)。店在通往官也街方向右邊,
兩條路交叉口為「莫義記」(如下圖)
3.店外觀裝潢如西式餐廳,門口有個展示糕點的冰箱,似乎還有一個黑板
4.老闆為外國人,常常跟客人聊天看電視
5.若停留在櫥窗前30秒,南洋風味女服務生就來招呼了
總算寫完了,沒寫過這麼長的食記。澳門有很多好東西可吃,但是地雷也不少,出門前最好做些功課,才不會誤踏地雷,把一個美好的旅程炸得哀嚎四起,打壞美好的旅行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