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澳門飲饌:街邊小食

1.第一個晚上


我們在計程車司機的領導下到一間叫做「船」什麼來著的(不是船屋)葡式餐廳去,菜色尚算可口,偏鹹、很貴,印象中我覺得最好吃的是大蒜麵包,客人為本地客居多,照片在朋友那,我這沒有,所以沒貼。出餐廳之後,隨處亂走,走到一間甜品小店,裡頭的老闆是個老頭兒了,我們點了像木瓜爽之類的冰,還有龜苓糕、燉奶以及涼茶。記得味道很不錯,後來有在其他地方吃到燉奶,味道沒這間好,只可惜我忘了店名,印象中店附近有非常多的當舖,吃的人也多半是本地人。



回到飯店之後,我與朋友們到酒店裡的商店街晃晃,剛好看到了安德魯蛋撻,想說之後應該也沒有時間去路環吃本店,於是就在這裡嚐嚐。台灣原本有瑪珈烈蛋撻,味道與這很像,只是瑪珈烈蛋撻後來好像與肯德基合作,變成加熱即食的半成品,味道死板許多,又出來一堆奇奇怪怪的口味,早已與所謂的葡式蛋撻大異其趣。


照片裡的蛋撻看起來非常漂亮,只可惜吃了之後似乎是成品再加熱過的,仍酥,但含油感較高;也很香,上頭的焦皮並不是噴火烙出來的,是在烤製過程裡自然形成,據說真正的葡式蛋撻才能烤出自然的焦皮。我高中的時候,瑪珈烈蛋撻來台,造成民眾搶購,店外大排長龍造成交通阻塞,不久後台灣便燒起了葡式蛋撻狂潮。蛋撻店雨後春筍,一條街可以看見三四間店,烘焙坊也趕上這股潮流,整個城市都瀰漫的蛋撻味。然而蛋撻供過於求、民眾吃蛋撻吃到反胃,使這股熱潮快速退燒,原先滿街的蛋撻店、蛋撻攤紛紛倒閉,烘焙坊也不烤了,當時只覺一夕之間竟有想吃蛋撻卻沒人賣的窘境。如今葡式蛋撻在烘焙坊裡偶爾才能看得到,但上頭的焦皮多是用糖烤出來的了,焦皮無法深入蛋液之中,蛋與糖混合的焦糖香味也就不那麼深刻了;而塔皮,因缺乏冗長的桿製、冷凍、桿製、冷凍的反覆作業,層層分明層層香酥的塔皮也不復見了,多半都只像一般酥皮那樣。想吃葡式蛋撻,總會想起那段蛋撻狂潮,去烘焙坊買個假扮的葡式蛋撻吃,吃了徒惹黯然神傷。


由於到第三天,我們幾乎呈個別行動的狀態在旅遊,當中有人去了路環,吃到了本店,回來告訴我們說:「比分店好吃五倍以上,真的超好吃!」我沒有去路環,無福享用,可惜。


2.第二天


在結束了第一天的行程之後,隔天睡醒,拿著早餐卷到樓下的「藍蛙酒吧」吃早餐,右邊的鬆餅是我的早餐,看起來好像還不錯,但是非常非常難吃,糕體有股噁心的怪味,那應該是過量泡打粉的味道,也因此膨脹得很高。我自己也做過鬆餅(非市售鬆餅粉),知道鬆餅應該是充滿蛋香與奶香,絕非這種令人欲嘔的東西。上頭的橙酒糖漿味道不錯,但還是不敵怪味。我吃東西並不浪費,難吃的食物還是會下嚥,能夠遇到想吐的東西已是極少數,我吃了一片半已到達極限,只得放棄。


之後我與朋友們在本島上進行長途漫步,手中雖有地圖但並不時刻查看,在一條巷子偶然遇見名氣頗響的「檸檬車露」,當下大家就去買來吃。照片這支總共有三種口味,但畫面只能顯示出兩種,白色的是檸檬,右方咖啡色的應該是酒釀櫻桃巧克力,沒顯示出的是金莎巧克力。這間冰淇淋店來澳門絕對不能錯過,檸檬車露並非像傳統檸檬冰淇淋那樣多是檸檬香精的味道,而是結結實實的天然檸檬味,偏酸,但香氣十足,不甚甜,非常香爽清口。即便已經過了三個月,電腦前的我想到還是立刻分泌唾液。而酒釀櫻桃巧克力帶有淡淡酒味,以及些許的苦味,是滿成人的味道,是相當有個性的一味。至於金莎巧克力,由於使用了大量的金莎巧克力,因此富含大家熟悉的榛果香與巧克力味,孩子應該很喜歡,較甜一點,點這個口味是為了中和另外充滿個性的兩款冰淇淋的味道。價錢是一球10元澳幣,但金莎與酒釀櫻桃因成本較高,一球15元,個人仍覺值得,份量不小。


不斷的漫步玩耍,不知不覺就到中午用餐時間了。友人P由於看見了自己一直想買的某牌服飾,拋下飢腸轆轆的我及朋友Z在路旁苦等,最後我們終於耐不住飢餓,見對面「皇冠小館」高朋滿座,且多為本地人,於是衝進店裡。


我們點了撈麵,上圖是我點的「竹升雲吞蝦仔撈麵」,下圖是Z點的「鮮蝦雲吞撈麵」,印象中我點的要價達54元,相當不便宜,但吃了之後覺得物有所值,付錢也心甘情願。先從「鮮蝦雲吞撈麵」說起,其實味道也很不錯,拌麵醬汁鹹香夠味,加上青蔥多了一股清新;但與「竹升雲吞蝦仔撈麵」相較,則相距甚遠。說實話,雲吞味道是差不多的,最大的差別在於上圖麵上灑的褚紅色粉末,那不是辣椒粉,那應該是油炸過的蝦卵。多了蝦卵的鮮香,撈麵的味覺層次一瞬間立體起來。若鮮蝦雲吞撈麵是個善於翻牆的矯健之人,那竹升蝦仔撈麵就是會飛簷走壁的武林好手。


店家在客人入座後,會先遞一小碟辣椒醬,那是店家號稱獨門的「秘製泰式辣椒醬」,嗅之有股濃濃的港味,完全感受不到所謂的「泰式」究竟在哪,但是非常香,香得令人銷魂,不甚辣。將麵搭配辣椒醬食用,則美味更上一層,武林好手已達水上飄草上飛的境界。每份撈麵皆附一小碗湯,那湯也並不尋常,充滿蟹味,鮮香甘甜。麵、辣椒醬、鮮湯三位一體,竟疊造出繁複華麗的海味層次,美味異常,比起米其林一星餐廳毫不遜色,甚至更勝一籌。臨走前,我忍不住帶了這罐極適合海鮮的辣椒醬回台,每每開罐嗅之,總是香得令人腿軟。



 待我們飯飽酒足準備離開之後,朋友P珊珊來遲。她看我們都吃完了,也覺得路上再找吃的好了,我們原本想帶她到剛才經過的無招牌粥店,沒想到一頓飯,不過三十分鐘時間,此店粥已售罄。在大失所望之下,至對面不遠處的「公仔記」茶餐廳吃午餐。P點了雲吞撈麵,問味道如何?答曰:「還可以」。朋友Z則突然福至心靈點了鮮奶麥片,送上後,奶香濃郁,甜甜的滋味讓Z吃得很高興,我們點的食物就屬她的吃了最令人感到快樂。




或許是剛才吃了人間美味,一時之間覺得世界美好萬事順遂,我也點了一個豬扒包及一杯杏仁奶露。此店價錢不貴,東西基本上其實都還不錯吃,供應食物頗適合下午茶時間。實際上,此刻高朋滿座,我們好不容易才佔了個位子。豬扒包,麵包香酥、豬扒也鹹香有味,是很好吃的。台灣有段時間也有豬扒包,也多打著澳門名號,如「大利來」、「氹仔島」ˋ者流,這些店並非澳門直營,多是台灣人去學習,回來自行創業的結果。俗話說:「像不像,三分樣」,或許也就只有三分樣。這間店雖然不是真正的「大利來」,但味道已比台灣製豬扒包強上許多,頗令人意猶未盡。而杏仁奶露不知道是不是杏仁茶加上牛奶與糖的飲料,也是滿好喝的。



填飽了肚子,我們繼續漫遊。我在纜車附近看見了一台飲料販賣機,突然對國外的飲料產生興趣,便投了一瓶──維他牌蜜糖菊花茶,4元澳幣。喝起來頗甜,但菊花味也頗鮮明,想是港澳有喝涼茶的習慣,對花草藥草茶的要求較高,過稀的涼茶不符胃口;但是對台灣人而言,這樣較濃厚的味道反而覺得特別,若甜度稍降一定更為舒暢。



喝菊花茶不過是個小插曲,我們清晨出發,在上午九點左右就結束了旅行社給的行程,就這樣一路漫步至傍晚。澳門小而美,走了很久也不覺得累。這時要吃晚餐了,朋友Z執意要吃「楊六記」的牛雜粥。牛雜,我很少吃,對這樣的食物有點不習慣,怕怕的。但是善於尋找美食的Z既然如此執意,那麼或許真有不凡之處。繞了好久,終於在一條極為隱蔽的巷弄中找到。

就是這個攤子,小小的廚櫃上貼滿了報導與照片。煮粥的就一個老人,據說是第二代,此攤應有五十年以上的歷史。賣的東西很簡單,牛雜粥、牛丸之類的,沒幾樣。


客人陸陸續續的來,有外帶也有內用。價格便宜,一碗約14元。當粥端上桌,顏色灰白,隱約牛雜量頗多,想是以料好實在、價格低廉馳名。喝了一口粥,才知道剛才的想法大錯特錯。此粥非常鮮,不是加了味精那種鮮味逼人,而是牛骨牛雜熬出來的鮮甜,幾近濃縮般的極鮮,好吃到要尖叫!如果說「竹升雲吞蝦仔撈麵」的美味是有如101般的高聳層疊,那這碗「楊六記牛雜粥」就是金字塔般的雄偉厚實,都是驚人的美味。這個味道絕非一朝一夕,顯然是經過無數個歲月才能有此深沉輝煌的絕對美味。此時我腦中浮現:「如果以後吃不到怎麼辦?」






左圖身穿灰衣的年邁禿頭男子就是老闆,看起來頗為慈祥風趣,態度很好。我常覺得,菜餚能反映出廚子的個性,同樣一道菜,有的廚子追求溫潤平和,有的追求特出鮮明,儘管菜餚都好吃,但味道終有細微差別。這個禿頭老爹的牛雜粥就屬於溫潤平和為主的味道,吃了讓人心安。儘管那鍋牛雜活像地獄裡的畜生道,但那只是內臟被剪斷後的結果,沒什麼好怕的。



吃完了牛雜粥,我們奔往「榮記豆腐」,一路狂奔,趕在六點半關門之前享用一碗名聞遐邇的豆花,只覺得行人都在看我們,我們邊跑邊笑邊叫,好智障,可是好快樂。最後好險有趕上。


吃了一口,我和朋友們彼此看看。不能說不好吃,應該說,這與我們想像中的味道有些距離。究其因,應該說台灣與澳門所追求的豆花極致是不同的方向,此店追求的是豆花的滑嫩滑口,而台灣的豆花追求的是綿密細緻。相比之下,台灣豆花豆味較濃、口感較綿,吃起來較濃郁;榮記豆腐豆味較淡,口感較滑,吃起來較清爽。而糖水相比之下也略有差異,台灣的糖水重視糖香,也較濃稠、較甜;榮記的糖水也算香,但是較稀、較不甜。各自有各自的道理,就好像濃重的湯適合用粗麵條;清淡的湯適合用細麵一樣。




但豆漿的差異就明顯了。這豆漿與豆花一樣,是屬於豆味較淡的,這樣的豆漿喝起來總覺不夠香,味道嫌單薄,難以讓人齒頰留香。港澳海鮮肉類菜餚重視鮮味,但豆腐或豆花卻追求清淡舒爽,反差頗大。這時我才驚覺,台灣的豆漿真好喝,「永和豆漿」在台灣名氣可說不小,尤其我在永和生長,更有不同體會。「新世界豆漿大王」那帶有燒焦香氣的豆漿是我習慣的味道,因為夠濃,煮起來容易燒焦,所以那其實是很傳統的味道,如今在異地喝到稀漿,突然懷念起台灣的豆漿來。


吃完的豆花,我們在街上漫步,坐著別間飯店的免費接駁車到港澳碼頭,再坐威尼斯人的接駁車回酒店。在澳門若活用接駁車與公車,可省下一筆可觀的開銷。走了一天,也是有點累了,一路上,城市燈火閃爍,斑駁的街燈一直在我們三人的身上流離。


話說回來,這篇食記還真是長唉,不知不覺都寫了幾個小時了,原本只想寫得詳細一點供朋友參考,沒想到東拉西扯的老毛病又犯了,寫來寫去結果還剩兩個地方沒寫。下面的食物是第三天的。




3.第三天

第三天我和朋友P集體行動,朋友Z有自己想看的景點,於是較早出門,而朋友C則是從頭到尾都單獨行動,因為她有建築考察的作業。總之,第三天我和P先在威尼斯人換錢買土產買衣服,結束的時候已經十一點了。由於目的地並沒有接駁車可到,搭計程車較快,於是直接搭到氹仔的「疊記」吃碗麵當午餐。氹仔這間是分店,總店在本島。有看到,但沒有機會進去(因不餓),但實在不想錯過 ,在P的大利慫恿下,我們來到分店。

我點了咖哩牛腩麵、餃子餛飩湯(共食),P點了雲吞牛腩細粉。進門時,覺得店內客人零落,生意好像不好,沒想到中午時分,吃到一半,大批學生與客人湧入。他們開始等位子,等位子的方式很直接,就是站在你旁邊等你吃完,彷彿在監視有沒有埋頭苦吃。這樣的方式實在很不舒服,但是只要拿出厚臉皮的本事,若無其事地慢慢吃,儘管等待者的臉上露出不耐,也可以不以為意。

那好不好吃呢?說實話,真的好吃。P那碗的味道我忘了,但我點的是咖哩牛腩麵是招牌,味道很令人印象深刻。最美味的地方在於「香」與「辣」,「香」是辣油香、咖哩香、牛腩香,這裡的咖哩接近南洋地方的味道,但顯然被強大的港味給融合過了,所以吃起來味道較不那麼強烈,配上細麵也頗適合。港澳似不嗜辣,吃過帶辣的食品都不甚辣,但都很重視辣椒的香氣。這與台灣或國外動輒比「辣度」或是挑戰吃辣的極限顯不同;台灣有很多小店會在自家門外貼「特製辣椒醬」之類的獨家商品外賣,但實際上能做到辣而不傷的沒幾家,有些的辣會殘滯喉嚨或燒嘴唇,都相當不舒服。但重視香氣的港澳之辣,溫和圓潤,不燒唇不滯喉,嗜辣者當然不夠快感,但對於我這種不愛過辣的傢伙而言,港澳之辣是挺舒服的。右圖三是咖哩牛腩麵,湯浮著些許辣油,但喝起來非常舒服,不嗆鼻不刺激,兼以牛腩軟爛,豐腴可口,而且價格廉宜(16元),是值得一試的好東西。至於餃子雲吞湯,兩者的皮都是雲吞皮,較台灣餛飩皮厚、但也較溫州大餛飩皮薄,煮後不至因水滾而皮開肉綻或四散如涕,煮好形體完好,美觀乾淨。雲吞與餃子皮同餡不同,餃子內餡接近香菇肉餡,雲吞是鮮蝦餡,兩種都可口,但也不甚突出,嚐鮮即可。

與Z約兩點在氹仔的住宅博物館見面,見過面,逛過博物館之後。飢腸轆轆的Z決定要找東西吃,但是附近沒有什麼東西可吃,因飢餓而憤怒的Z隨便找了一間餐館,我跟P跟進,萬萬沒想到這是我們澳門旅遊最大的飲食陷阱。



這間餐館很多東西對我們這觀光客而言,都可以冠上「全澳門最xx(髒話)的000(食物名)」。右邊第一張圖是水果酒,做法不明,Z說可以喝,但不怎樣,重點是非常昂貴,那杯好像要100元還是150元澳幣。




我點的冰巧克力。服務生「做」錯了(服務生兼料理者!?),給我熱的,反應後,她說我要熱的沒錯呀(!?)。於是我堅持說我是要冰的,她無奈,將冰塊丟入,端給我。喝一口,因疑問而皺眉,懷疑是有色的水。再喝一口,一口髒話在心中。



我點的木糠布甸。木糠布甸的做法類似鮮奶油加瑪麗餅,是有點像變化板的提拉米蘇,但是多半不灑可可粉。這家木糠布甸顯然是冰太久,鮮奶油內餡堅硬如粿,餅屑濕爛,非常膩。





P點的朱古力xxx(忘了),很像巧克力幕斯的東西,味道?P說不怎樣,沒多好吃。





地雷魔王。不是薯條與荷包蛋,而是右上角的麵包。被我們三個喻為「全世界最難吃的麵包」,其實我們一致懷疑這是不是食物,深覺有可能拿塑膠模型給我們吃。不但硬而且韌,當Z將那籃麵包扔過來說:「全世界最難吃的麵包」後,我懷疑:有沒有這麼誇張?不信,咬下,牙齒差點崩落。第二次嘗試,連續施加五次力,用能啃斷(不是啃了再折的喔)甘蔗的力量,配合雙手連扭帶扯才將麵包撕斷,如同徒手扯破一條乾硬的抹布。在啃的那段時間,我覺得自己很像一條狗,咬著窗簾或手帕不放、發出低吼聲的那種。花了一些時間用口水軟化堅硬如鋼的麵包,嚼之,想吐。有一種怪味,有點類似「藍蛙酒吧」的噁心鬆餅,不但沒有麵粉香(棍子麵包的原料不就水、麵粉跟酵母嗎?),反而有很重的人工添加劑的味道。當時的我真的很想拿那如暗器的麵包射老闆,叫他自己來吃吃看!這東西能吃嗎?生麵糰都比這好吃。


你問有多硬?請看友人P的表情。她原本想裝模作樣拍張漂亮照片,沒想到麵包硬到差點弄斷她的牙。





當時沒有將地雷餐廳的地址與外觀記下,無法直接提醒國人當心陷阱,只好憑愚的印象概略說明地點:

1.於氹仔住宅博物館後方的結婚登記處,有一道樓梯往下,與樓梯垂直的小路,
   圖如右方:  ┴ (縱:由上至下的樓梯)、(橫:小路)。店在小路右手邊步行約5~10分鐘,
   也就是下樓梯左轉5至10分
2.官也街附近
   圖如右方:┴(縱:官也街)、(橫:小路)。店在通往官也街方向右邊,
   兩條路交叉口為「莫義記」(如下圖)
3.店外觀裝潢如西式餐廳,門口有個展示糕點的冰箱,似乎還有一個黑板
4.老闆為外國人,常常跟客人聊天看電視
5.若停留在櫥窗前30秒,南洋風味女服務生就來招呼了


總算寫完了,沒寫過這麼長的食記。澳門有很多好東西可吃,但是地雷也不少,出門前最好做些功課,才不會誤踏地雷,把一個美好的旅程炸得哀嚎四起,打壞美好的旅行。

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屬於我們的小秘密

 請客吃飯是一件極其快樂的事,但同時也能讓人累得筋疲力盡。毛澤東曾說:「革命不是請客吃飯」,將請客視為家庭廚房之間微不足道的小事。或許在爐灶間割烹炒炸的確比不上革命的雄壯霸氣,但要將眾位親友伺候得服服貼貼、賓主盡歡,前後所準備的事項之繁複也不容小覷。不僅要顧及食物的品質、合宜度以及風味,更要讓大家感受到飲食的歡樂以及情感的交流。 我請過幾次吃飯了,但要流暢地、從容地將準備的菜餚一一上桌還是覺得很困難。最常見到的情況還是我拿著木匙慌亂地在廚房間打轉,一邊吆喝著來吃飯的親友幫忙,一邊慌張地鬼叫。等到上菜速度被我拉慢之後,再來安慰自己說:「這樣可以聊久一點......。」 以往請客,我總是能夠使喚我的親友們,但這次不同了,這幾個顯然是來當大爺的,唯一願意幫忙的也不諳烹飪,只有端盤子的份(但很感謝他幫忙洗碗)。於是我不僅化身為忙到顛狂的瘋子,也同時是一個苦情的小媳婦......。 這次宴請的是我的秘密朋友,我們有共同的秘密,因此說起話來更能敞開心房。這次宴請,因為口味的關係,多為奶蛋類的,重複性頗高,也因此吃完有體重驟升的暈眩之感。 這篇文章已經累格3個多月了,彼時尚未鬧雞瘟,因此吃溏心蛋吃得很高興,還吃布丁跟蛋糕(遮臉)。  海鮮巧達湯。因為自己很喜歡喝,所以常常煮。這次因為偷懶,所以把蝦肉直接丟入湯裡煮,而沒有另外燙熟,導致蝦肉過老,然後我就被罵被嫌了......。  經典義式番茄布切塔。也是常做的,這次因為有個好人幫我遠從台南帶了窩在家的棍子麵包,因此我說什麼也要吃這個。麵包好,這種小前菜的滋味就特別豐富,滿口清爽馨香,讓人胃口大開。照片也是那個好人拍的,拍出來的效果就是不一樣,以後都請他來拍好了(羞)。 馬鈴薯派。非常好吃的一道,將蒸熟搗碎的馬鈴薯混何鮮奶油、雞蛋、炒過的洋蔥及培根、帕馬森起司,烤熟後再加以焗烤。不僅香氣逼人,味道也香得非常邪惡,明知道這道熱量極高,卻還是忍不住一口接一口。一邊吃還會一邊想著該怎麼把這些馬鈴薯泥都獨佔,真的是非常邪惡的食物。 溏心蛋。林文月給這美麗的蛋料理取了美麗的名字:水晶滷蛋。我這次的蛋煮得較生,僅蛋白熟,蛋黃幾乎全生,所以非常柔軟滑嫩,比嬰兒的臉龐更細緻,但因此蛋殼非常難剝。好不容易把這些小傢伙的衣服都脫光,放到裝滿放涼的滷汁的塑膠袋...

海角新年

過去幾個春節,我家和我們的親家都會共同出遊,第一次是去小墾丁的渡假村,第二次是去墾丁,第三次,也就是今年,還是去墾丁。而在非春節期間,兩家尚有去年夏季到宜蘭遊玩。 這麼多次共同出遊,最明顯感受到的,是兩家之間的相處越來越為融洽。一開始,雖然彼此都很客氣,但總是能感受到兩家之間在情感上的角力,像是言語之間總是會讓人感受到「我對你家的女兒(兒子)很好唷」或是「我們家的女兒(兒子)對你家的兒子(女兒)可是很包容唷」這類的,有點令人難堪卻又不便反駁的尷尬。但過了幾年,在我二姐和姐夫的努力,在大家越來越熟悉的情況下,這種情感上的角力也慢慢淡化了,取而代之的是「你們兩個(指我姐和我姐夫)怎麼都不怎樣怎樣」這類的話,兩家的態度顯然慢慢將自己的女婿(媳婦),真正當成自己的兒女了。雖然我想我姐和姐夫會對這類的言語感受到一些壓力,但是實際上,旁人對他們的關其實慢慢的從「監視與命令」鬆綁至「建議與妥協」了。 看到兩家有這樣的轉變,心中很開心,而且我和姐夫的弟妹也慢慢的比較有話聊了,雖然彼此的言語還很生澀,但是起碼打破了僵局,相信彼此之間的友誼也會慢慢展開。 今年住在名叫「船帆石600」(下圖一,中間白色那棟)的民宿裡,顧名思義,這間民宿正好面對著船帆石,而且位於600號。好天氣加上還不錯的景點,再加上舒適的民宿,這三天兩夜的行程,的確讓人精神放鬆了許多。 這間民宿共有三間房,兩間兩張大床的四人房,一間雙人房。四人房有獨自的衛浴設備,但二樓的四人房浴室和廁所是分開的,三樓的四人房浴室和廁所是合在一起的,但二樓的雙人房的衛浴在一樓,比較麻煩一點。我們共有10人,所以正好將整棟租下來。 這間民宿的價格不算高昂,室內的設施與服務都也還不錯,而且通風好、光線充足,實在沒什麼好挑剔的。而且屋主在前後院都有種植一些植物,看起來特別清爽。 上面幾張照片都是門口的模樣,雖然不大,但還是能感受到屋主的用心。當夜晚來臨時,路旁高聳的的路燈還是會提供適合的燈光,並不會讓人感受到黑暗,或是海洋的陰森。這時候在門前的桌椅小酌,就著海浪的潮聲,也是很舒適的。而下面的照片,則是三樓的後陽台,雖然只是小小的空間,但下午時分,這裡的陽光沒有前院猛烈,坐在這裡聊聊天,喝喝茶也是不錯的享受。 我覺得我好像在幫這間民宿打廣告哈!其實,因為我們大家都很喜歡這間民宿,日後若還來墾丁,相信也...

書櫃裡的大廚們

我小的時候,就喜歡去廚房,看著我娘洗菜切煮,那時總對於娘親可以快速地將食材切片、切絲、滾刀、剁末驚嘆不已,也很喜歡看巷口的攤子上擺著一大鍋米粉湯冒泡冒煙,油豆腐與豬肝連被擱在鍋緣的景象。那種食材與烹飪技藝的交織,像是魔術表演,也像砌磚疊牆,在可理解與不可理解之間展現美味。 不知道是對於技藝的癡迷或是對食材的好奇,從小就對烹飪很有興趣,狂熱程度儘管不及當年的小叮噹與聖鬥士星矢,也無法像小時後閱讀的《苦女淚影》、《苦女凱歌》裡頭的張莉莉,或是像寫出《南方絳雪》、《雲吞城市》、《紅燜廚娘》、《饕餮書》的蔡珠兒一樣,五、六歲就踏著板凳炒菜,但至少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可以煎出一個漂亮半生的荷包蛋,或是煮一碗加了青菜加了蛋的泡麵。因為喜歡進廚房,也見證到我外婆的「炒米仔」、「蘿蔔糕」、「咖哩飯」的做法;「炒米仔」是一種將生米與砂糖炒成脆硬香甜的傳統點心,可保存良久,儘管堅硬如石,但米香與糖香使這點心非常好吃;而蘿蔔糕與咖哩飯的做法與目前做法大同小異,只是蘿蔔糕的蘿蔔含量高,蘿蔔味重,咖哩一定要用「印度咖哩」與大量洋蔥......。我們並未紀錄外婆的食譜,殊為可惜,上頭三項點心菜餚的做法我也只是依稀記得。想到現在煮咖哩,不怕麻煩地自己調咖哩粉配方、炒焦糖洋蔥、炒麵粉......,卻從未試著作過外婆的做法,或許未來應該試著做做看,或許我娘會喜歡。 總之,在經過了掛著黃鼻涕玩紅綠燈的幼稚年代之後,我上了國中、上了高中、進了大學,中途開發了多項興趣,遂荒廢廚藝,淪為返家只知靠妖的飯來張口之徒。大學畢業以後,隻身至台中讀書,因東海夜市吃食粗糙,乏善可陳,食之不僅煩膩,也令人憤怒,是以購入卡式爐,嘗試用拙劣的廚藝堵住愛靠妖的肚腹,遂重拾烹飪的興趣。 之後因緣際會地以當代台灣的飲食散文作為研究主軸,滿書的菜餚食物,越讀越餓,於是我煮,用力煮,用飽脹的胃袋提振研究的精神。在這段時間,除了購買文本、理論書籍之外,也開始買食譜。賃租的小房子沒有設備,老實說,一般的菜色都很難煮,遑論食譜上那些精緻美麗的西點西餐。當時買食譜,不知道是因為貪圖美麗的食物照片,還是出現買了食譜廚藝就會進步的自我催眠,但也從這個時候開始,才漸漸明白食譜如何閱讀,如何透過揣摩判別這食譜的味道大致如何。於是便越來越喜歡蒐集那些大廚精湛的手藝,食譜也越來越多了。幸虧經過多年的中文系訓練,買書越來越懂得節制,不再恣意亂買。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