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海角新年

過去幾個春節,我家和我們的親家都會共同出遊,第一次是去小墾丁的渡假村,第二次是去墾丁,第三次,也就是今年,還是去墾丁。而在非春節期間,兩家尚有去年夏季到宜蘭遊玩。

這麼多次共同出遊,最明顯感受到的,是兩家之間的相處越來越為融洽。一開始,雖然彼此都很客氣,但總是能感受到兩家之間在情感上的角力,像是言語之間總是會讓人感受到「我對你家的女兒(兒子)很好唷」或是「我們家的女兒(兒子)對你家的兒子(女兒)可是很包容唷」這類的,有點令人難堪卻又不便反駁的尷尬。但過了幾年,在我二姐和姐夫的努力,在大家越來越熟悉的情況下,這種情感上的角力也慢慢淡化了,取而代之的是「你們兩個(指我姐和我姐夫)怎麼都不怎樣怎樣」這類的話,兩家的態度顯然慢慢將自己的女婿(媳婦),真正當成自己的兒女了。雖然我想我姐和姐夫會對這類的言語感受到一些壓力,但是實際上,旁人對他們的關其實慢慢的從「監視與命令」鬆綁至「建議與妥協」了。

看到兩家有這樣的轉變,心中很開心,而且我和姐夫的弟妹也慢慢的比較有話聊了,雖然彼此的言語還很生澀,但是起碼打破了僵局,相信彼此之間的友誼也會慢慢展開。

今年住在名叫「船帆石600」(下圖一,中間白色那棟)的民宿裡,顧名思義,這間民宿正好面對著船帆石,而且位於600號。好天氣加上還不錯的景點,再加上舒適的民宿,這三天兩夜的行程,的確讓人精神放鬆了許多。



這間民宿共有三間房,兩間兩張大床的四人房,一間雙人房。四人房有獨自的衛浴設備,但二樓的四人房浴室和廁所是分開的,三樓的四人房浴室和廁所是合在一起的,但二樓的雙人房的衛浴在一樓,比較麻煩一點。我們共有10人,所以正好將整棟租下來。

這間民宿的價格不算高昂,室內的設施與服務都也還不錯,而且通風好、光線充足,實在沒什麼好挑剔的。而且屋主在前後院都有種植一些植物,看起來特別清爽。






上面幾張照片都是門口的模樣,雖然不大,但還是能感受到屋主的用心。當夜晚來臨時,路旁高聳的的路燈還是會提供適合的燈光,並不會讓人感受到黑暗,或是海洋的陰森。這時候在門前的桌椅小酌,就著海浪的潮聲,也是很舒適的。而下面的照片,則是三樓的後陽台,雖然只是小小的空間,但下午時分,這裡的陽光沒有前院猛烈,坐在這裡聊聊天,喝喝茶也是不錯的享受。


我覺得我好像在幫這間民宿打廣告哈!其實,因為我們大家都很喜歡這間民宿,日後若還來墾丁,相信也會住在這裡。下面兩張照片都是屋裡的廚房,第一章是從二樓照的,這個廚房並沒有提供爐火,烹調設備只有微波爐、傻瓜烤箱與電熱水壺,若需要爐火,建議自己帶電磁爐來比較方便。而餐具這裡倒是一應俱全,茶杯、酒杯、碗盤、鍋盆、刀叉、菜刀砧板都有。記得來的時候,親家還帶了不少餐具,早知道這裡東西齊全,也省去他們準備、攜帶餐具的麻煩與不便了。



餐桌並不大,但是過大的餐桌不僅礙眼,吃起飯來也疏離許多,不如有人坐著有人站著,或是大家挨在一起坐,話題比較容易展開,也比較熱鬧點,而餐桌上的海梨柑是屋主招待的。

我們將鏡頭推往樓上。在下圖裡,可以看見房間的結構了,就像一般旅館的設施(還有屋主自己畫的油畫哩),不同的是多了陽光。我拍攝的時間已經是傍晚,所以看起來沒那麼亮。從照片裡已經可以看見船帆石了,離這間民宿很近,過了馬路就到了。玻璃可以推開,可以到外頭的陽台去,一到陽台,船帆石就在眼前。記得大學時來墾丁玩,為了跟船帆石照相,大伙兒還像野人一樣,頑皮地攀過石前的礁岸,只求一張最貼近船帆石的照片,如今自己在船帆石前,早已失去了那種衝動,嗯,或者說,不願再有那種衝動。我想,可能是覺得自己老了吧,對同樣一件景物,似乎只想把最美的回憶留在過去,而不願讓新的記憶去覆蓋吧。




我們在這裡過了兩夜,所以當中會有人來清理房間,床鋪、垃圾桶、毛巾、盥洗用品理所當然有更換過了,但他也將房間中的小冰箱,裡頭的礦泉水重新補充了。我會覺得這樣的動作很貼心,那是因為:這裡是台灣。有時候,台灣人的性格……,呃,你知道,店家總是有點能省則省,而顧客也總是有點貪小便宜;所以,這屋主願意讓我貪這點小便宜,我就很高興,起碼他不會吝嗇這幾瓶水而讓我在住的過程感到沒有冷水喝的不便。下圖是船帆石前的小海灘,也是過個馬路就到了,這個小海灘的光不強,因此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星星,也很適合在這裡玩仙女棒。


因為這次旅遊是休息,對於忙碌一整年的我姐、我姐夫來說,最好的休息就是想辦法讓腦筋停擺,太密集的旅遊規劃只會讓他們神經持續緊繃,而無法達成放鬆效果。所以這次的旅遊,睡眠時間較長、景點較少,大家盡情的享受海風與驕陽。要說景點的話,我們倒是去了近來很熱門的「海角七號」,裡頭所拍攝的場景,像是「阿嘉」的家、「茂伯」的家。

其實我沒想到大家跟我們家一樣愛湊熱鬧,「阿嘉家」人潮真是洶湧,「海角七號」真是太熱門了。進去拍照要50元,我覺得這價錢還滿合理,因為這間房子本來就有人住,只是電影借來拍而已,圍觀的人多成這樣,應該造成屋主諸多不便,若不收點錢當作做生意,整天受這種精神轟炸也會崩潰的吧。下圖的走唱,位於阿嘉旁,他的聲音很好聽,從共鳴位置聽起來,似乎有受過聲樂訓練(不是唱歌劇的那種,比較像是唱合唱那種)。因為他唱歌很好聽,所以我媽不是很想離開阿嘉家~~。




阿嘉的家在恆春,我想說人多也算正常,但位於滿州的茂伯家,人應該沒那麼多了吧,沒想到竟然是一樣熱門啊……。



忘了說,茂伯家旁邊其實還停了一輛遊覽車。

剩下的照片,大概就是一些海景吧,墾丁的海永遠都是這麼迷人哪,很想一輩子都住在這兒啊。




留言

Min-Chun寫道…
好美的海邊阿, 我一直很想去墾丁看看說, 都沒去過, 下次回台灣知道哪裡找民宿拉~
這位泰泰寫道…
唔~~你沒去過墾丁呀
那下次你回台一定要去走走啊
墾丁慢慢玩可以玩很久
可以往山裡走也可以往海裡去
還可以去四重溪泡湯
也可以去出火烤食物
(雞蛋、爆米花之類的小東西啦)
加上南部人又比較熱情
在墾丁真的容易讓人放鬆的地方唷
匿名表示…
喵~騰子的遊記寫的好棒喔!!^____^
也沒有做什麼努力啦~~
希望大家開心就好!!
不希望美好的假期都浪費在禮儀上..ex:誰要初幾去誰家...接下來要道誰家做客等...
下次其實住個4天3夜也可以..會更充裕
平常我們也可以去
不一定要等到過年..^^
這位泰泰寫道…
呃,好棒?
還好吧,不就是紀錄嗎......?

另外
傳統的新年禮俗的確很煩人
其實按照禮俗
我是應該在初二去接你回娘家的
然後你給我ㄧ個小小的紅包這樣
不過是事實上
每年都你妳來接我的,呃
所以我應該要給你紅包......
Min-Chun寫道…
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jillian表示…
很久沒寫些新的網誌囉~
一定是很忙吧!?

別累壞囉!!
要常回台北喔~

想你的二姐...呵
這位泰泰寫道…
呵,真的忙的快死了
不過6月17號以後我大約有近一個禮拜左右的假期
所以會回台北一趟囉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屬於我們的小秘密

 請客吃飯是一件極其快樂的事,但同時也能讓人累得筋疲力盡。毛澤東曾說:「革命不是請客吃飯」,將請客視為家庭廚房之間微不足道的小事。或許在爐灶間割烹炒炸的確比不上革命的雄壯霸氣,但要將眾位親友伺候得服服貼貼、賓主盡歡,前後所準備的事項之繁複也不容小覷。不僅要顧及食物的品質、合宜度以及風味,更要讓大家感受到飲食的歡樂以及情感的交流。 我請過幾次吃飯了,但要流暢地、從容地將準備的菜餚一一上桌還是覺得很困難。最常見到的情況還是我拿著木匙慌亂地在廚房間打轉,一邊吆喝著來吃飯的親友幫忙,一邊慌張地鬼叫。等到上菜速度被我拉慢之後,再來安慰自己說:「這樣可以聊久一點......。」 以往請客,我總是能夠使喚我的親友們,但這次不同了,這幾個顯然是來當大爺的,唯一願意幫忙的也不諳烹飪,只有端盤子的份(但很感謝他幫忙洗碗)。於是我不僅化身為忙到顛狂的瘋子,也同時是一個苦情的小媳婦......。 這次宴請的是我的秘密朋友,我們有共同的秘密,因此說起話來更能敞開心房。這次宴請,因為口味的關係,多為奶蛋類的,重複性頗高,也因此吃完有體重驟升的暈眩之感。 這篇文章已經累格3個多月了,彼時尚未鬧雞瘟,因此吃溏心蛋吃得很高興,還吃布丁跟蛋糕(遮臉)。  海鮮巧達湯。因為自己很喜歡喝,所以常常煮。這次因為偷懶,所以把蝦肉直接丟入湯裡煮,而沒有另外燙熟,導致蝦肉過老,然後我就被罵被嫌了......。  經典義式番茄布切塔。也是常做的,這次因為有個好人幫我遠從台南帶了窩在家的棍子麵包,因此我說什麼也要吃這個。麵包好,這種小前菜的滋味就特別豐富,滿口清爽馨香,讓人胃口大開。照片也是那個好人拍的,拍出來的效果就是不一樣,以後都請他來拍好了(羞)。 馬鈴薯派。非常好吃的一道,將蒸熟搗碎的馬鈴薯混何鮮奶油、雞蛋、炒過的洋蔥及培根、帕馬森起司,烤熟後再加以焗烤。不僅香氣逼人,味道也香得非常邪惡,明知道這道熱量極高,卻還是忍不住一口接一口。一邊吃還會一邊想著該怎麼把這些馬鈴薯泥都獨佔,真的是非常邪惡的食物。 溏心蛋。林文月給這美麗的蛋料理取了美麗的名字:水晶滷蛋。我這次的蛋煮得較生,僅蛋白熟,蛋黃幾乎全生,所以非常柔軟滑嫩,比嬰兒的臉龐更細緻,但因此蛋殼非常難剝。好不容易把這些小傢伙的衣服都脫光,放到裝滿放涼的滷汁的塑膠袋...

書櫃裡的大廚們

我小的時候,就喜歡去廚房,看著我娘洗菜切煮,那時總對於娘親可以快速地將食材切片、切絲、滾刀、剁末驚嘆不已,也很喜歡看巷口的攤子上擺著一大鍋米粉湯冒泡冒煙,油豆腐與豬肝連被擱在鍋緣的景象。那種食材與烹飪技藝的交織,像是魔術表演,也像砌磚疊牆,在可理解與不可理解之間展現美味。 不知道是對於技藝的癡迷或是對食材的好奇,從小就對烹飪很有興趣,狂熱程度儘管不及當年的小叮噹與聖鬥士星矢,也無法像小時後閱讀的《苦女淚影》、《苦女凱歌》裡頭的張莉莉,或是像寫出《南方絳雪》、《雲吞城市》、《紅燜廚娘》、《饕餮書》的蔡珠兒一樣,五、六歲就踏著板凳炒菜,但至少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可以煎出一個漂亮半生的荷包蛋,或是煮一碗加了青菜加了蛋的泡麵。因為喜歡進廚房,也見證到我外婆的「炒米仔」、「蘿蔔糕」、「咖哩飯」的做法;「炒米仔」是一種將生米與砂糖炒成脆硬香甜的傳統點心,可保存良久,儘管堅硬如石,但米香與糖香使這點心非常好吃;而蘿蔔糕與咖哩飯的做法與目前做法大同小異,只是蘿蔔糕的蘿蔔含量高,蘿蔔味重,咖哩一定要用「印度咖哩」與大量洋蔥......。我們並未紀錄外婆的食譜,殊為可惜,上頭三項點心菜餚的做法我也只是依稀記得。想到現在煮咖哩,不怕麻煩地自己調咖哩粉配方、炒焦糖洋蔥、炒麵粉......,卻從未試著作過外婆的做法,或許未來應該試著做做看,或許我娘會喜歡。 總之,在經過了掛著黃鼻涕玩紅綠燈的幼稚年代之後,我上了國中、上了高中、進了大學,中途開發了多項興趣,遂荒廢廚藝,淪為返家只知靠妖的飯來張口之徒。大學畢業以後,隻身至台中讀書,因東海夜市吃食粗糙,乏善可陳,食之不僅煩膩,也令人憤怒,是以購入卡式爐,嘗試用拙劣的廚藝堵住愛靠妖的肚腹,遂重拾烹飪的興趣。 之後因緣際會地以當代台灣的飲食散文作為研究主軸,滿書的菜餚食物,越讀越餓,於是我煮,用力煮,用飽脹的胃袋提振研究的精神。在這段時間,除了購買文本、理論書籍之外,也開始買食譜。賃租的小房子沒有設備,老實說,一般的菜色都很難煮,遑論食譜上那些精緻美麗的西點西餐。當時買食譜,不知道是因為貪圖美麗的食物照片,還是出現買了食譜廚藝就會進步的自我催眠,但也從這個時候開始,才漸漸明白食譜如何閱讀,如何透過揣摩判別這食譜的味道大致如何。於是便越來越喜歡蒐集那些大廚精湛的手藝,食譜也越來越多了。幸虧經過多年的中文系訓練,買書越來越懂得節制,不再恣意亂買。退...